back to top

苦命小編

28 POSTS

Exclusive articles:

火龍果加牛奶會中毒?南投醫院營養師澄清

【記者 王克瑞 南投報導】 網路傳言火龍果不能跟牛奶搭配食用,說火龍果含有維他命C,而牛奶富含蛋白質,一起吃會使蛋白質變質,不易消化,甚至中毒。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澄清許多水果都富含維他命C,例如芭樂、奇異果、草莓等,這些食物與牛奶一起食用並不會導致消化不良或中毒的情況,如果乳糖不耐的民眾或對牛奶敏感者,也可以豆漿取代飲用,一樣美味又健康喔。 南投縣是火龍果的主要產地之一,每年6-11月是火龍果的盛產期,南投醫院陳孟伊營養師說明,火龍果富含多種營養成分,例如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多酚類及花青素等植化素,其中的多種營養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營養價值相當高。不過陳孟伊營養師也提醒,火龍果雖然吃起來甜度不如鳳梨或西瓜,但火龍果的含糖量其實是高糖分、高鉀水果,因此糖尿病或腎臟病的患者不宜過量食用 火龍果牛奶香濃美味,夏季時期更會把果汁與冰塊一起攪打,陳孟伊營養師建議在使用或選購冰塊時,需注意冰塊的來源及衛生,製造冰塊的衛生環境若不佳,可能會導致細菌孳生而引發食安問題。 其實近年來民眾健康意識抬頭,開始願意多攝取蔬果,有些民眾會選擇在早上時,將蔬菜水果搭配牛奶攪打後飲用,這樣不僅能補充鈣質,還有蔬果的微量元素及膳食纖維,營養師表示只要食材新鮮,基本上都是能夠保有健康與美味的效果。

公費癌篩揪出早期乳癌 手術切除搭配術中放療達最佳療效

【記者 潘紅岩 南投報導】 南投69歲蔡姓婦女日前透過乳癌篩檢,進一步就醫後檢查出左側乳房惡性腫瘤第一期,在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跨專科醫療團隊合作下,安排乳房腫瘤切除術合併手術中放射治療(IORT),不僅能夠保留乳房外觀,也無需每日奔波醫院放射治療,術後一日即返家休養。 放射腫瘤科嚴儆恒醫師指出,放射線治療可針對局部腫瘤,利用高能放射線集中攻擊病灶。治療的次數與時間長短會依病人的疾病、腫瘤部位及治療反應等狀況而有所調整。大部分的病人需要每週治療五次,每次花費時間約10至15分鐘左右,整個療程可能會達到數週。由於部分的病人會反應每天往返醫院接受放射線治療,覺得很累很麻煩,甚至需要請假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 而「手術中放射治療」(IORT)則是病人在手術中先切除腫瘤,接著對腫瘤周邊施行一次性高劑量的放射治療。減少病人術後還要每日往返醫院接受放射治療的不便,也達到降低復發率的效果。 由於蔡女士左乳腫瘤約1.4公分,為早期乳癌病患,經評估與討論後,決定手術將腫瘤切除並且搭配術中放射治療,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乳房外科黃信傑醫師表示,後續還會進行內分泌療法,使療程更加完整。 乳癌多年來蟬聯女性惡性腫瘤發生率第一名,因此女性朋友定期檢查是很重要的,蔡女士自己沒有摸到腫塊也未察覺異樣,日前是以國健署的年齡上限69歲來接受免費的乳癌篩檢而被揪出乳癌。黃信傑醫師表示,現在國健署提供45~69歲婦女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但不代表超過69歲就不會罹癌,以南投縣為例,乳癌患者的年齡層較高,每幾個月甚至會遇到80~90歲確診乳癌的高齡患者,因此建議女性朋友仍應定期檢查,除了自我檢查乳房,也可以選擇每年定期來院接受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的檢查,確保健康。 近日媒體報導公費乳癌篩檢對象擴大在評估階段,因為台灣社會不斷高齡化,確診年齡可能提升,初步研擬將現行年齡上限69歲再往上調整75歲,另台灣年輕乳癌患者預後相較不好,故研擬將現行下限年齡45歲下修至40歲。

從職業學校到雙語綜合學校 同德高中的轉型與成就

【記者 范至延 南投報導】 南投縣草屯鎮的私立同德高中,一場盛大的畢業典禮於6月1日隆重舉行。南投縣長許淑華蒞臨活動,不僅頒發了縣長獎,更向畢業生們表達了深切的祝福。為了鼓勵學生們擴展國際視野,許縣長特別強調,縣府已編列專項獎助學金,用於支持有意願增廣見聞的高中生出國學習,最高可獲得五十萬元的補助,並歡迎符合條件的學生踴躍申請。 畢業典禮在學校的多功能體育館內隆重舉行。許縣長的到來不僅為畢業生們帶來了祝福,也對同德高中的教育成果給予了高度肯定。 許縣長提到,同德高中是縣府的重要合作夥伴,在語文鑑定、各類技能競賽,以及教育政策的建言獻策上,都為南投縣的教育發展做出了顯著貢獻。 同德高中從傳統的職業學校成功轉型為一所雙語綜合學校。許縣長表示,學校在轉型後持續進步,去年有學生考入台灣大學,今年更有學生被醫學系錄取,繁星計畫的成績斐然,他對於畢業生們能夠進入理想的學府表示熱烈的祝賀。 最後,許縣長指出,為了協助學生開拓更廣闊的國際視野,縣府特別預留了預算,設立了出國獎學金,最高補助金額達五十萬元。他鼓勵有志於國際學習的高中生積極申請,以培養自身的國際觀。這不僅是一項財政支持,更是對年輕一代的投資,期望他們能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恭喜所有畢業生,願你們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台灣區觀光協會聯合會 在苗栗水漾月明度假文旅召開第九屆第六次理監事會議圓滿

【記者 林影 苗栗報導】 台灣區觀光協會聯合會於(5/30-31)在風光明媚的苗栗明德水庫之「水漾月明度假文旅」召開第九屆第六次理監事會議,會議由林務局長總會長主持、五位副總會長均出席,苗栗縣文化觀光局林彥甫局長蒞會指導,理監事出席率達法定人數。 林彥甫局長致詞時表示,縣府積極發展觀光遊憩,以「明湖水漾‧魅力海棠」為品牌打造明德水庫,最近「海棠島水陸域設施建構工程」已完工,將來遊(住)客可以更多選擇、也可帶動明德水庫全區域觀光與產業發展,而緊鄰明德水庫的「水漾月明度假文旅」前身是苗栗縣教師會館暨勞工育樂中心改建成合法旅館具禪風文旅,非常適合全家出遊、渡假。 林務局長總會長於會中首先非常感謝林吉財副總會長提供湖光山色、超美的開會住宿場所,讓本次理監事暨顧問們感受到林副總會長熱忱的招待的喜悅。 林務局長總會長表示,大陸已開放福建省旅客來台觀光,原希望政府也能基於互惠原則、逐步開放赴陸旅遊,既然無法解除「禁團令」,恢復國人組團赴陸旅遊,那就請政府督促保險修正立法,讓民眾旅遊多一份保障,還給觀光旅遊業一個正常的營運環境。 林吉財副總會長指出,總統賴清德520就職時表示「兩岸可以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看來針對兩岸旅遊議題釋出善意,但是兩岸解讀是否相應,還需要時間印證,但至少這代表政府立場將有鬆動慢慢由消極轉向積極,惟今之計是早日解除禁團令,把球丟給對岸,就消除這層障礙,大家一起追求和平共榮,才能共創觀光雙贏。 新就任的秘書長黃永全也指出,以往來台的外國旅客陸客就占4成多,如今陸客不來,東南亞等外國旅客多僅來台4、5天,自然對觀光業衝擊很大。期盼政府能為保障旅客權益及促進業者發展,能持續依對等開放原則,為臺灣觀光業帶來嶄新的發展,循序推動兩岸團體旅遊,以滿足國人的期待。但人力短缺也是一大隱憂,各行業的人力嚴重短缺,政府應該重新思考工時政策問題。 本次理監事會議中也提出,403花蓮地震影響很大,蘇花公路台九線大車終於5月30日通車,大家可以組團遊花蓮,幫助振興花蓮觀光,聯合會將優先辦理花蓮關懷活動,藉大家愛心幫助花蓮鄉親,為臺灣旅遊觀光產業的注入更多動能與活力。

南投市綠美橋辦法會 祈求出入平安

【記者 吳汉汝 南投報導】 南投市的綠美橋近期發生的意外事件,引起了當地居民的擔憂。為了安撫人心並祈求平安,南投市公所於1日在綠美橋畔舉辦了一場隆重的法會。縣長許淑華親臨現場,向集集鎮國寺表達了深深的謝意,感謝他們超渡眾生,並祈願一切安好。 當天上午,綠美橋旁的念佛超渡大會由集集鎮國寺的開山住持上廣下心和尚主持。縣長許淑華、立法委員游顥、南投市長張嘉哲,以及縣議員宋懷琳、吳棋楠、張婉慈、張秀枝、沈夙崢等政府官員,聯同南投市代表會的代表、各里的里長,以及數百名信眾一同參加。此次法會的規模宏大,共設有一千一百零一桌的「贊普」,大家一同祈求出入平安。 建於27年前的綠美橋,因近年來接連發生的意外事故而讓當地居民感到不安。許縣長透露,應地方人士的建議,市長張嘉哲特別邀請鎮國寺舉辦法會,不僅為亡靈超度,也為南投市乃至整個南投縣的居民祈福,希望所有亡靈都能得到善終。 許縣長還提到,鎮國寺一直以慈悲為懷,去年仁愛鄉遭受卡努颱風侵襲時,寺方立刻捐出二百萬元以安置受災民眾。見到南投市面臨困境,鎮國寺再次伸出援手,舉辦法會以撫慰人心。法會結束後,縣府將與市公所緊密合作,期望能通過立法委員的努力,爭取到足夠的經費,從而對綠美橋及其他道路橋梁進行必要的改善工作。

Breaking

靈鷲山無生道場、聖山寺齊獲2025新北績優宗教團體之光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信仰是守護社會的重要力量!新北市政府為感謝宗教團體的無私奉獻,8月14日在多功能集會堂舉行「2025新北市績優宗教團體表揚大會」。靈鷲山無生道場與聖山寺深耕社會關懷、推廣靈性生態、教育與公益行動等,展現現代宗教新價值與跨界行動力,雙雙榮獲殊榮。  凝聚力量,照亮希望。今年表揚大會以「樂善不倦」為主題,分為:公益慈善、社會教化、個人奉獻、老人共餐、世代志工、銀髮俱樂部六大類,由新北市長侯友宜一一頒獎,表揚257家、512個獎項,與會代表齊聚一堂,相互交流,現場氣氛熱絡,洋溢暖暖感恩氛圍。  靈鷲山以「慈悲與禪」立宗風,秉持開山住持心道法師長期推廣的「靈性生態」、「愛地球,愛和平」理念,普利一切有情,以禪修、淨灘等實際行動落實宗教團體的社會責任,用創新、多元且貼近人心的方式,發揮宗教的正面影響力,表揚大會由靈鷲山教育院院長顯月法師、聖山寺監院懇慧法師代表出席領獎,貢寮區長柯建輝全程陪同。  靈鷲山無生道場2024年辦理許多活動,接引無數民眾,包括:新春祈福走春安定人心;青年佛門探索營啟發年輕世代的善念;「全球心寧靜運動」讓海內外師生學習情緒管理與內在覺察;大悲閉關回向生態永續;靈性生態課程與導覽深化「萬物為本」的理念,各類平安禪活動,讓民眾透過禪修回歸內在平靜,擴散安定能量至社會每個角落。  聖山寺舉辦「臘八送暖呷平安」深入社區傳遞溫暖,新春期間的香禪、抄經、品茗體驗,讓大眾在香韻茶香中感受心靈寧靜;母親節與考季結合的「佛腳抱抱浴佛報恩」,讓信眾在儀式中表達感恩、祈求平安與智慧;「淨灘愛地球」活動撿拾近千公斤垃圾;兒童營與文化教育活動持續開展,在下一代心中散播生態保育與人文素養的種子。  顯月法師表示,慈悲的力量來自每一份善念,感恩廣大善信一路相伴。每個人都像一顆發光的珠子,大家串連成「珠玉之網」,彼此連結、相互輝映,傳遞光明與希望。

斷腳小黑熊的生命故事 宗博兒童館特展感動延長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兒童館,正展出關於「修補」與「共好」的生命教育特展「不只一百種:保種計畫 II──當小黑熊與不同的生命相遇」。由於迴響熱烈,館方宣布將原訂展期延長至今年底,讓更多家庭、學校與教育者有機會來一趟靈性與環境交織的旅程。 從標本凝視生命 森林中的心靈旅程  本次展覽由宗博兒童館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作,展場以真實標本搭配感官互動設計,構築一座寓教於感的森林世界。以一隻來自雪山、歷經截肢重生的小黑熊真實故事為起點,這場展覽帶觀眾走進森林,與標本對話,與動物交換視角,重新思索「我們與其他生命的關係」。  一位家長表示,「孩子主動問說,為什麼這些動物會受傷?我們可以幫什麼忙嗎?」展場中的鏡面反射,不只看到外貌,也提醒每個人都是這片森林的「牽涉者」,除了看展,更是一場感知的喚醒。 不只單向傳授 歡迎來做自然的學生  展覽背後的核心精神,來自靈鷲山開山住持、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倡導的「靈性生態」理念。他認為,人類與萬物之間是互濟共生的關係,要尊重物種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共同成就分享的世界。  宗博兒童館承襲這一理念策展,讓教育不再是單向傳授,而是彼此學習。在自然中成長的孩子,為小蛇立碑、為失足的熊默哀,用行動展現生命教育最深刻的樣貌。 現實的呼喚 從傷口出發的希望之路  特展第二區「與人類相遇」,設計互動區塊,包括:觀察動物標本、紀錄感受、討論生死觀,延伸自原住民德拉楠部落孩子的生活經驗。在部落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面對死亡不逃避、不害怕,以平靜和尊重看待一切生靈。這樣的態度,讓人反思:是否能像孩子一樣看見死亡裡的靈性?  在展覽最後區塊,觀眾將直視野生動物的真實處境,包括:路殺、棲地消失、獸鋏陷阱,這些殘酷是每日發生的生態哀歌。透過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野生動物救護紀錄影片,得以見證每一段從受傷到重返森林的歷程,看見保育人員的溫柔堅持與不言放棄,也看見:「保種」不是標本保存,而是人與自然重新建立關係的行動。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提問,是否曾凝視一隻標本,看牠斷裂的不只是肢體,而是人與自然的斷裂?又或是,看見重生的可能?她深切期盼,這次特展成為延續的生命教育行動,讓斷腳的小黑熊不再是悲劇,而是提醒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修補者。

「京城怪物」、「無法抗拒的他」還有「夫妻的世界」韓韶禧公開名場面點滴

【記者 Anasha 台北報導】  粉絲心心念念,韓流超絕美女神韓韶禧終於首次來台北舉辦「2025 HAN SO HEE 1ST FANMEETING WORLD...

孩子眼中的信仰森林 16位小小策展人宗博館綻放夏日光芒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今年暑假首度以「策展」為核心,舉辦為期4天的「2025山神獸策展營:來自森林的邀請」,邀請升小三至升小六的學童,踏上一場穿越動物、植物與信仰的探索旅程,並向親友導覽自己精心完成的展覽作品。這場充滿童趣與深意的營隊活動,成為宗博館暑期最具創意與教育意義的亮點。  原訂限額15位的營隊,因家長熱烈回響,共有16位學童參與。從7月23日至26日的4天中,整個博物館都是學習空間,小朋友徜徉朝聖步道、世界宗教展示大廳、生命之旅廳、宗博兒童館、特展展區、方寸之間等,不只是聆聽與觀察,更親自動手實作、布展、導覽,真實體驗一場「孩子為主角」的策展冒險。 動物、植物、世界觀 從玩樂中打開信仰的窗  「這是我為小黑熊做的家,裡面有浴缸、還有陽台。」站在最喜歡的作品旁,小小策展人侃侃而談。山神獸策展營藉由「動物躲貓貓」、「植物偵探」、「世界旅行家」三大主題設計,讓學童透過遊戲、解謎與團隊合作,進一步理解動物與植物在人類信仰中的角色,並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宗博館館藏與展品。  活動最後一天,宗博館舉行小小策展人導覽成果展,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化身「大樹奶奶」,到場為學童加油。16位學童身手持麥克風,有的驕傲、有的信心十足地向到場的家長介紹自己的作品與發想過程。「可以在瞭望塔上邊吃邊看風景。」「我做的是酷酷貓,大隻的是姊姊,小隻的是我,我像跟班躲在姐姐後面。」這些來自孩子心中的語言,彷彿讓整座博物館換了個眼光與呼吸節奏。 讓孩子看見世界 也讓世界看見孩子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員特別帶領學童製作3件作品,包括:瞭望塔、心中的風景、動物花窗,創作在宗博兒童館庇護所區展出至9月30日,讓這份創意與純真繼續綻放。另外提供世界宗教和諧卡、學習探索包與帆布袋等獎勵,延伸家庭參與的互動可能。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場讓信仰變得貼近,讓自己被世界傾聽的旅程,每位孩童都帶著一段嶄新記憶回家。  連續4天像森林巡邏員般默默觀察學童的館長馬幼娟表示,「孩子師法自然,我們則向孩子學習。」這次營隊不只是一次活動,更是對兒童生命教育與環境感知的一次實踐。孩子們在館內走訪、觀察細節、構思作品,再以各種天然複合媒材呈現想像中的世界,最終由他們親手布展、自己導覽、自己說故事。「自我成長」過程中,學會表達、思考與同理,也學會如何在多元信仰與自然共處的架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令人動容。  談論信仰與教育時,是否想過交給孩子來詮釋會是什麼模樣?多位家長對AI與科技主導的當前,宗博館選擇回到最純真的教育初心,用「策展」喚起孩子的內在靈性與創造力。紛紛讚賞這是與眾不同的營隊,更是一份給未來世代的信仰禮物。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