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爆肝小編

446 POSTS

Exclusive articles:

林玉雪師生展 禪繞大視界 以畫傳遞療癒與愛心 開啟心靈大自然對話

【記者 吳慧蓮 台南報導】 市府秘書處推展「臺南400·藝起精采」,民治藝文展即日起到7月31日,邀請知名禪繞畫畫家林玉雪師生於民治市政中心辦理「禪繞大視界」畫展,計展出作品30件。 禪繞畫被視為一種靜心療癒的繪畫形式,透過反覆畫線的過程,培養專注力及流洩內心對話的獨特體驗。這次師生展挑戰75x52公分的大構圖,運用細膩線條描繪動植物的微觀世界,為傳統禪繞畫注入新的視野與生命力。師生們為公益關懷,展覽期間將義賣作品並捐出所得一半給0403花蓮震災賑災專戶,以藝術之力傳遞愛與關懷,為受創災區送暖令人敬佩,歡迎社會大眾前來欣賞及共襄善舉。 秘書處指出,林玉雪老師出生於花蓮,臺北師專畢業後,從事美術教育工作之餘,熱衷藝術創作,創設「花瓣藝術坊」並任設計總監,將手作藝術與生活結合,近年積極投入禪繞畫創作及教學推廣。她曾多次於新營文化中心舉辦師生聯展,並應邀臺南百位女性藝術家聯展、青溪新文藝學會聯展、臺南市美術協會聯展及連續9年參加臺灣蘭展工藝聯展。除創作外,林老師也熱心公眾事務,目前擔任南瀛婦女成長協會理事長,引領婦女多元學習、發揮才能及公益關懷,為安定社會作出女力貢獻,成績備受讚賞。 林玉雪老師表示,禪繞畫一詞Zentangle,結合禪修(Zen)和手繪線條構圖(Tangle)兩大元素。透過簡單反覆的手繪線條,禪繞畫孕育出寧靜療癒的創作過程,產生讓人專心投入的同時,釋放生活的壓力與焦慮。林老師進一步闡述「當我們耐心地一線一劃填滿圖案,思緒會逐漸平靜下來,腦海中只剩下眼前的線條,這種狀態就是達到了由內而外的專注力」。林老師指出展出作品「華麗轉身」意指迷途中的朋友們透過禪繞畫的洗滌與思路的重整,走出低潮並創造未來;作品「思念」則寄情大魚將思念,帶給遠赴北海道打工的兒子,祝福他事事順利夢想實現。 秘書處指出,林玉雪師生展「禪繞大視界」的特色有四: 1.突破傳統尺寸,表現75x52公分大構圖創新禪繞畫視覺。 2.細膩掌握線條,表現動植物特徵微觀特寫。 3.體會療癒魅力,通過描畫培養專注力,放空生活壓力。 4.拋磚引藝傳愛,義賣捐助家鄉花蓮震災,傳遞溫暖。 通過展覽不僅呈現不同於傳統禪繞畫風格,也讓我們看見藝術的無限可能性,這也是禪繞畫受大眾喜愛的原因...。 開幕茶會訂於113年7月4日(週四)上午10:30於民治一樓展覽大廳辦理,歡迎民眾踴躍前往觀展。

中文問候雕蟲小技 BTOB輪番台語,任炫植「舞告讚」咬字正確大勝徐恩光

【記者 Anasha 台北報導】 真是太珍貴的合體!距上次2018/9/8來台舉辦「BTOB TIME -THIS IS US」演唱會後,等了近六年,終於在6/28與29兩天,Melody(官粉名)能親自見到韓流人氣實力三代團BTOB的四帥成員徐恩光、李旼赫、任炫植、PENIEL在台北舉辦「2024 BTOB FAN-CON in TAIPEI」了!從三月於首爾、四月前往菲律賓、五月則是日本、香港與泰國舉辦,BTOB所到之處皆盛況空前,當然第七站的台北場也不例外,兩天皆迎來滿滿粉絲齊聚,不但有來自中、南部粉絲,甚至有的是直接KO看兩次,笑說:「BTOB不管看幾次都不膩!因為他們總是能自帶不同笑點,所以他們每一場都是絕無僅有的唯一!」。BTOB雖然是近六年再次來,但跟Melody始終保持高互動下,因此對他們來說,台北一點都不陌生。 「2024 BTOB FAN-CON in TAIPEI」一開場,BTOB化身四位帥氣紳士,演唱了「The Song」,姣好美聲火速讓Melody一圓心心念念的夢想,而在與粉絲閒話家常時,成員也個個獻出中文誠意,「大家好!我是徐恩光!Melody…熊愛你(台語)!」、「大家好!我是任炫植,大家都開心嗎?我因為你們開心!」,沒想到BTOB不是只有問候而已,當恩光好奇問了其他成員,昨天有做了什麼事呢?此話題打開瞬間,一段屬於BTOB的專屬笑點聊天也宣布同時啟動,旼赫率先說:「聽說你們三位去了一個美食餐廳…。」,原來恩光、炫植與PENIEL去吃了鼎泰豐,PENIEL立刻盛讚說:「好吃!」,而恩光則用中文點名:「小籠包、蝦仁蛋炒飯、空心菜、牛肉麵跟松露小籠包!」,聽到許多美食佳餚名字,旼赫似乎有些飲恨,超羨慕表示因為正在做身材管理,只好留在飯店沒去吃大餐,「我非常羨慕他們,所以我跟飯店點了客房服務吃了牛排,不過牛排也很好吃,比想像中還要好吃,想說在節食的時候,我吃這麼好吃東西,這樣沒關係嗎?乾安捏?(台語)」,恩光聽到後也可愛的回:「乾安捏?舞告讚!(台語)」,講到這幾句台語,PENIEL便向台下Melody討教怎樣發音才正確?在成員開始現學現賣之際,恩光還是念的有些不輪轉,念到讓PENIEL一度還搞笑問恩光:「哥…你是在生氣嗎?」,反而是旼赫咬字超正確,尤其是「舞告讚」這三個字,幾乎聽不出瑕疵。 BTOB一路從青澀的男孩蛻變成耀眼帥氣的男人,面對粉絲支持,成員依然珍惜著每一個粉絲的厚愛。相信透過這次FANCON,現場粉絲充分感受到雖然名為FANCON,但BTOB根本就是用嘉年華形式做準備,整場毫無,Melody一定會滿載而歸。能合體也能單飛精彩,BTOB的大勢來自於每位成員不被侷限的實力,能歌、能舞、能演還能主持,加上親民的個性,讓成員深受粉絲喜愛,甚至不少粉絲都是超過十年以上的鐵粉,這次歌單上,BTOB帶來了「The Song」、「Beautiful Pain」、「I'll Be Your Man」、「It's All...

第二屆閩台「山盟海誓」集體婚禮在平潭舉辦

【記者 吳慧蓮 綜合報導】 今(29日)上午,第二屆閩台「山盟海誓」集體婚禮在福建平潭田美澳舉行。這場以「愛在山海情牽兩岸」為主題的兩岸集體婚禮吸引了閩台嘉賓、新人及家長代表共150多人參與,共同見證閩台新人喜結連理、琴瑟和鳴。 上午,平潭田美澳沙灘邊,天藍海闊,人聲鼎沸,喜氣洋洋。一對對閩台新人和閩台婚姻家庭成員,分別聚集在主題背景牆前,或簽字、寫祝福,或欣賞新人婚紗照,感受來自兩岸家庭的親情。活動開始,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文學林、福建省民政廳副廳長歐陽曉波分別致辭,並向兩岸新人及蒞臨嘉賓送上美好的祝福。 9時30分,20對身著婚服的閩台新人依照傳統婚俗,手牽紅繡球,漫步紅地毯,行沃盥之禮,象徵婚姻的潔淨與心靈的純淨誠摯;行合卺之禮,標誌著夫妻二人從此合而為一,同甘共苦,患難與共;行婚書之禮,宣告一對新人自此緣定今生,情牽一世;行夫妻對拜之禮,象徵著新人從此相互尊重,琴瑟和鳴,共赴悠悠歲月的煙火與詩意。 良緣天賜,情定今生。各位新人跨越海峽,從最初的不期而遇,到相知相惜,從怦然心動,到情定終生,從「一家親」成為「一家人」。這份愛穿山越海,奔走千里;這份緣如星辰,彌足珍貴。衷心希望新人們能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兩岸良緣,用心呵護,用愛滋養,互敬互愛,相濡以沫,共同攜手邁向幸福美滿的新生活與新未來。 主辦單位也為新人舉辦結婚頒布儀式,現場新人共同宣讀結婚誓詞,感受彼此內心濃濃的愛意。在場的見證人希望新人們透過「小家連大家」,讓更多兩岸民眾深化了解、擴大共識、增進友誼,成為兩岸親情的傳播者、兩岸民間交流的推動者,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追夢、築夢、圓夢。 在歡樂的夏日陽光見證下,省民政廳領導宣布閩台「山盟海誓」集體婚禮品牌落地平潭,為第二屆閩台「山盟海誓」的故事開啟新篇章。當天下午,「醉美平潭」幸福行活動開啟,參觀南島語族考古基地、打卡枕海入眠民宿群、海峽公鐵大橋,兩岸來賓感受平潭國際旅遊島滄海桑田的變化。閩台一水相隔、血脈相連。平潭是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牽掛的地方,是全國唯一的「對台綜合實驗區+自貿試驗區+國際旅遊島」三區疊加的特殊區域,擁有如夢似幻的璀璨星辰與浩渺大海,洋溢著青春活力的音樂藝術,呈現精彩的品牌賽事。這裡既是令人心醉神迷的旅遊勝地,也是充滿濃情蜜意的愛情島嶼。 「海壇一號」遊輪開啟了第二屆閩台婚姻家庭融合發展沙龍活動,期間的閩台婚姻家庭愛情故事和家庭生活分享,更是讓參與者感受到主賓之間的無間情感。 近年來,福建致力於打造「山盟海誓」閩台婚姻家庭服務品牌,不僅在省內外產生積極反響,同時也得到台灣同胞和閩台婚姻家庭成員的認同。參與和關注「山盟海誓」系列活動的朋友圈不斷擴大。主辦單位表示,福建民政作為婚姻登記的主管部門,將堅持當好兩岸婚姻家庭的“守護人”,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兩岸一家親,閩台親上親」的理念,以見證愛情、增進親情、提升福祉為己任,在維護和發展兩岸婚姻、保障和增加兩岸婚姻家庭福祉上多做工作,推動創造兩岸婚姻家庭更加美好的未來。 本活動由福建省民政廳、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指導,福建省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平潭綜合實驗區台胞台企服務中心和福州市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主辦。

食物過敏好困擾 營養師提供抗敏食材

【記者 范凱榛 南投報導】 常常會聽到生活周邊有人說「我對海鮮過敏」或是「不可以吃雞蛋因為會皮膚癢」等食物過敏的狀況,近日也有媒體報導女藝人郭碧婷居然對白飯過敏。造成民眾出現過敏的食物種類不盡相同,當享用完食物之後,民眾可能會出現身體上的異常症狀,例如皮膚濕疹搔癢、呼吸急促、腸胃不適等過敏反應,不過為什麼會過敏?當食物過敏該怎麼辦?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黃淑敏營養師指出,過敏反應是人體本能的反應機制。當外來物入侵體內,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啟動防禦機制,消滅入侵物來保護身體安全。但如果人體內的免疫系統無法抵擋或無法辨識外來物入侵體內時,就會導致身體器官產生傷害,產生過敏反應現象。一般會有局部性反應如:濕疹、過敏性鼻炎、氣喘及過敏性腸胃炎。或是全身性反應如:過敏性休克,嚴重或許會有生命危險。 那些食物最容易引起過敏呢?黃淑敏營養師表示,易產生過敏反應的食物如:花生、蝦蟹、牡蠣、核桃及魚類、蛋甚至發酵食品、酒、米飯等。主要是這些食物大多含有組織胺。而組織胺會隨著食物新鮮度下降而逐漸升高。體內組織胺升高會造成皮膚癢、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等症狀。最好的改善方法就是盡量吃新鮮食物,不確定是否新鮮的食材就不要輕易嘗試。 當急性過敏發作期可由醫師開立抗組織胺藥物處置,但在日常中其實也有營養素可以改善過敏症狀。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E和維生素A/胡蘿蔔素這幾種抗氧化維生素,具有抗發炎及抗過敏的作用。 黃淑敏營養師指出維生素C的食物來源有青椒、花椰菜、高麗菜、蕃茄、橘子、木瓜、蕃石榴、芒果、草莓、葡萄柚等。維生素E食物來源則是深綠色蔬菜、小麥胚芽、植物油等。維生素A在綠色及黃色蔬菜、水果中含有維生素A的前驅物質,稱為胡蘿蔔素(carotene)。其中主要為β-胡蘿蔔素(β-carotene),食物包括:鮮黃及鮮橙色的蔬菜水果以及深綠色的蔬菜等。 當然也可以到醫療院所抽血檢測自己的過敏原,檢查看那些食物是導致過敏的原因,避免食用含有過敏原的食物而引起過敏反應,民眾若出現因飲食後產生過敏症狀時,應儘速就醫。

南投意麵觀光嘉年華 推廣傳統及創意料理

【記者 陳文偉 南投報導】 南投意麵觀光嘉年華活動29日下午在南投縣立體育場盛大登場,今年除了舉辦星級意麵創意料理爭霸賽、市集消費摸彩送大獎,還提供2,000份意麵供大家免費品嚐,縣長許淑華中午跑完行程,特別帶著餓得咕嚕咕嚕叫的肚子,到場與大家共襄盛舉,一起享用美味的南投意麵。 許縣長指出,美食是旅遊很重要的一項元素,意麵更是南投人的共同記憶,過去她擔任南投市長時就力推包括南投意麵在內的許多小吃,去年縣府特別與南投市公所合作辦理意麵觀光嘉年華,以千人品嚐、創意料理等方式,吸引更多人愛上南投意麵,活動大受好評,千份意麵很快秒殺,今年特別加碼補助,提供2,000份意麵讓大家品嚐最道地的美食;同時也舉辦意麵創意料理競賽,現場見到有的以意麵做成台式牛肉麵,有的則做成日式、越式等各種不同風味料理,透過意麵的不同變化打動大家的味蕾,讓意麵料理成為讓南投人都感到驕傲的銅板美食。 活動首先舉行亮點儀式,許縣長、張市長在副縣長王瑞德、立委游顥、縣議員張婉慈、張秀枝、簡千翔、林庭秝、南投縣農會總幹事曾明瑞等人陪同下,協助南投縣烹飪公會理事長阿儒師現場製作意麵創意料理,為活動正式揭開序幕。隨後進行「南投意麵歷史淵源探析調查」新書發表,讓大家除了知道意麵的美味,也更了解南投意麵的傳承歷史,有興趣的民眾未來可到圖書館借閱。 今年活動主打創意好味道,縣府與公所、南投縣烹飪公會合作,除了研發創意意麵,也透過競賽展現南投意麵的好滋味。活動時間尚未開始,現場已排滿長長人龍,等著品嘗美味意麵,周邊市集及伴手禮區也人山人海,縣長與市長一一參觀伴手禮攤位,並幫廠商代言,歡迎全國民眾到南投選購優質的伴手禮品。 張市長說,很高興能與縣府共同舉辦意麵嘉年華活動,現場聚集來自各地的民眾一起品嘗南投意麵,店家也在意麵創意料理競賽中加入各種不同元素,由大家評選出好吃的創意料理,歡迎全國各地的好朋友平常多到南投玩,品嘗美味的南投意麵。

Breaking

靈鷲山無生道場、聖山寺齊獲2025新北績優宗教團體之光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信仰是守護社會的重要力量!新北市政府為感謝宗教團體的無私奉獻,8月14日在多功能集會堂舉行「2025新北市績優宗教團體表揚大會」。靈鷲山無生道場與聖山寺深耕社會關懷、推廣靈性生態、教育與公益行動等,展現現代宗教新價值與跨界行動力,雙雙榮獲殊榮。  凝聚力量,照亮希望。今年表揚大會以「樂善不倦」為主題,分為:公益慈善、社會教化、個人奉獻、老人共餐、世代志工、銀髮俱樂部六大類,由新北市長侯友宜一一頒獎,表揚257家、512個獎項,與會代表齊聚一堂,相互交流,現場氣氛熱絡,洋溢暖暖感恩氛圍。  靈鷲山以「慈悲與禪」立宗風,秉持開山住持心道法師長期推廣的「靈性生態」、「愛地球,愛和平」理念,普利一切有情,以禪修、淨灘等實際行動落實宗教團體的社會責任,用創新、多元且貼近人心的方式,發揮宗教的正面影響力,表揚大會由靈鷲山教育院院長顯月法師、聖山寺監院懇慧法師代表出席領獎,貢寮區長柯建輝全程陪同。  靈鷲山無生道場2024年辦理許多活動,接引無數民眾,包括:新春祈福走春安定人心;青年佛門探索營啟發年輕世代的善念;「全球心寧靜運動」讓海內外師生學習情緒管理與內在覺察;大悲閉關回向生態永續;靈性生態課程與導覽深化「萬物為本」的理念,各類平安禪活動,讓民眾透過禪修回歸內在平靜,擴散安定能量至社會每個角落。  聖山寺舉辦「臘八送暖呷平安」深入社區傳遞溫暖,新春期間的香禪、抄經、品茗體驗,讓大眾在香韻茶香中感受心靈寧靜;母親節與考季結合的「佛腳抱抱浴佛報恩」,讓信眾在儀式中表達感恩、祈求平安與智慧;「淨灘愛地球」活動撿拾近千公斤垃圾;兒童營與文化教育活動持續開展,在下一代心中散播生態保育與人文素養的種子。  顯月法師表示,慈悲的力量來自每一份善念,感恩廣大善信一路相伴。每個人都像一顆發光的珠子,大家串連成「珠玉之網」,彼此連結、相互輝映,傳遞光明與希望。

斷腳小黑熊的生命故事 宗博兒童館特展感動延長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兒童館,正展出關於「修補」與「共好」的生命教育特展「不只一百種:保種計畫 II──當小黑熊與不同的生命相遇」。由於迴響熱烈,館方宣布將原訂展期延長至今年底,讓更多家庭、學校與教育者有機會來一趟靈性與環境交織的旅程。 從標本凝視生命 森林中的心靈旅程  本次展覽由宗博兒童館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作,展場以真實標本搭配感官互動設計,構築一座寓教於感的森林世界。以一隻來自雪山、歷經截肢重生的小黑熊真實故事為起點,這場展覽帶觀眾走進森林,與標本對話,與動物交換視角,重新思索「我們與其他生命的關係」。  一位家長表示,「孩子主動問說,為什麼這些動物會受傷?我們可以幫什麼忙嗎?」展場中的鏡面反射,不只看到外貌,也提醒每個人都是這片森林的「牽涉者」,除了看展,更是一場感知的喚醒。 不只單向傳授 歡迎來做自然的學生  展覽背後的核心精神,來自靈鷲山開山住持、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倡導的「靈性生態」理念。他認為,人類與萬物之間是互濟共生的關係,要尊重物種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共同成就分享的世界。  宗博兒童館承襲這一理念策展,讓教育不再是單向傳授,而是彼此學習。在自然中成長的孩子,為小蛇立碑、為失足的熊默哀,用行動展現生命教育最深刻的樣貌。 現實的呼喚 從傷口出發的希望之路  特展第二區「與人類相遇」,設計互動區塊,包括:觀察動物標本、紀錄感受、討論生死觀,延伸自原住民德拉楠部落孩子的生活經驗。在部落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面對死亡不逃避、不害怕,以平靜和尊重看待一切生靈。這樣的態度,讓人反思:是否能像孩子一樣看見死亡裡的靈性?  在展覽最後區塊,觀眾將直視野生動物的真實處境,包括:路殺、棲地消失、獸鋏陷阱,這些殘酷是每日發生的生態哀歌。透過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野生動物救護紀錄影片,得以見證每一段從受傷到重返森林的歷程,看見保育人員的溫柔堅持與不言放棄,也看見:「保種」不是標本保存,而是人與自然重新建立關係的行動。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提問,是否曾凝視一隻標本,看牠斷裂的不只是肢體,而是人與自然的斷裂?又或是,看見重生的可能?她深切期盼,這次特展成為延續的生命教育行動,讓斷腳的小黑熊不再是悲劇,而是提醒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修補者。

「京城怪物」、「無法抗拒的他」還有「夫妻的世界」韓韶禧公開名場面點滴

【記者 Anasha 台北報導】  粉絲心心念念,韓流超絕美女神韓韶禧終於首次來台北舉辦「2025 HAN SO HEE 1ST FANMEETING WORLD...

孩子眼中的信仰森林 16位小小策展人宗博館綻放夏日光芒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今年暑假首度以「策展」為核心,舉辦為期4天的「2025山神獸策展營:來自森林的邀請」,邀請升小三至升小六的學童,踏上一場穿越動物、植物與信仰的探索旅程,並向親友導覽自己精心完成的展覽作品。這場充滿童趣與深意的營隊活動,成為宗博館暑期最具創意與教育意義的亮點。  原訂限額15位的營隊,因家長熱烈回響,共有16位學童參與。從7月23日至26日的4天中,整個博物館都是學習空間,小朋友徜徉朝聖步道、世界宗教展示大廳、生命之旅廳、宗博兒童館、特展展區、方寸之間等,不只是聆聽與觀察,更親自動手實作、布展、導覽,真實體驗一場「孩子為主角」的策展冒險。 動物、植物、世界觀 從玩樂中打開信仰的窗  「這是我為小黑熊做的家,裡面有浴缸、還有陽台。」站在最喜歡的作品旁,小小策展人侃侃而談。山神獸策展營藉由「動物躲貓貓」、「植物偵探」、「世界旅行家」三大主題設計,讓學童透過遊戲、解謎與團隊合作,進一步理解動物與植物在人類信仰中的角色,並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宗博館館藏與展品。  活動最後一天,宗博館舉行小小策展人導覽成果展,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化身「大樹奶奶」,到場為學童加油。16位學童身手持麥克風,有的驕傲、有的信心十足地向到場的家長介紹自己的作品與發想過程。「可以在瞭望塔上邊吃邊看風景。」「我做的是酷酷貓,大隻的是姊姊,小隻的是我,我像跟班躲在姐姐後面。」這些來自孩子心中的語言,彷彿讓整座博物館換了個眼光與呼吸節奏。 讓孩子看見世界 也讓世界看見孩子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員特別帶領學童製作3件作品,包括:瞭望塔、心中的風景、動物花窗,創作在宗博兒童館庇護所區展出至9月30日,讓這份創意與純真繼續綻放。另外提供世界宗教和諧卡、學習探索包與帆布袋等獎勵,延伸家庭參與的互動可能。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場讓信仰變得貼近,讓自己被世界傾聽的旅程,每位孩童都帶著一段嶄新記憶回家。  連續4天像森林巡邏員般默默觀察學童的館長馬幼娟表示,「孩子師法自然,我們則向孩子學習。」這次營隊不只是一次活動,更是對兒童生命教育與環境感知的一次實踐。孩子們在館內走訪、觀察細節、構思作品,再以各種天然複合媒材呈現想像中的世界,最終由他們親手布展、自己導覽、自己說故事。「自我成長」過程中,學會表達、思考與同理,也學會如何在多元信仰與自然共處的架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令人動容。  談論信仰與教育時,是否想過交給孩子來詮釋會是什麼模樣?多位家長對AI與科技主導的當前,宗博館選擇回到最純真的教育初心,用「策展」喚起孩子的內在靈性與創造力。紛紛讚賞這是與眾不同的營隊,更是一份給未來世代的信仰禮物。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