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爆肝小編

446 POSTS

Exclusive articles:

餘震不斷 縣長徐榛蔚提醒民眾遠離天王星大樓及其他傾斜危險建築物

【記者 韓佩穎 花蓮報導】 花蓮縣(3)日上午7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地震深度15.5公里,花蓮縣政府於第一時間8時15分啟動災害應變中心,各局處同步啟動相關災害應變措施,花蓮縣長徐榛蔚坐鎮指揮,並與立委傅崐萁數度前往天王星大樓、花蓮女中及山海關大樓等進行勘災,實地瞭解災情,副總統賴清德也於下午3時依序前往勘災、瞭解災害情形及救援進度,徐縣長特別提醒民眾請勿靠近天王星大樓,及其他傾斜危險建築物,維護自身安全。 縣長徐榛蔚特別提到,感謝宜蘭、台東、基隆、台北、高雄、台南以及屏東等各縣市政府於第一時間派員協助花蓮縣消防局進行各項救災工作,而目前為止花蓮縣仍餘震不斷,提醒民眾留意後續餘震,注意自身安全。 賴清德副總統於下午抵達花蓮,瞭解災害情形及救援進度,賴副總統表示,救人為首要工作,請各單位持續盤查還有多少人受困,並迅速救援,另指示各項民生需求同步搶救,讓民眾盡快度過地震難關。 立法委員傅崐萁則提到,0403地震造成花蓮北端對外道路嚴重毀損,第一時間要求中央加開班機航班疏運乘客,而災後重建更是一條漫漫長路,請中央政府務必正視並全力協助花蓮救災及各項災後重建工作,讓花蓮鄉親盡早回歸正常生活。 針對災情進行搶救及匯報工作,災情的部分,目前確定有9名罹難者,143名傷患(20人住院),111人收容,其中天王星大樓有1名罹難者(為9名之一),其餘受困人員已成功救出。台8線50人中已有3人步行回飯店報平安,其餘47人人員平安,隧道另有24人及砂卡礑步道14人持續救援中。收容情形,目前共收容249人,包含花蓮市中華國小83人,吉安鄉化仁國中31人、月光寺4人,秀林鄉文蘭收容所1人、和中收容所127人、秀林收容所3人。 縣府第一時間已啟動災害後危險建築物緊急評估程序,通報受損建物中累積46件,其中傾倒建物共計18件,動員技師共78人,且目前已就花蓮市軒轅路2-2號、北濱街16號及花蓮女中等建物派員評估中,並就後續通報危險建物進行評估;提報災損學校計28校,並持續統查彙整中;另,針對壽豐鄉以北鄉鎮橋樑進行特別檢測以及全縣橋樑陸續辦理檢測。 花蓮縣芮氏規模7.2的0403地震,造成多處道路斷裂,部分房屋倒塌、人員傷亡,為協助救災及重建,即日起開放賑災捐款專戶,接受民眾愛心捐款,募得款項將做為援助花蓮震災之用,將愛心送到災區,協助災民度過難關。民眾若想捐款援助,可利用以下捐款專戶進行捐款:花蓮縣重大災害民間賑災捐款專戶,捐款帳號:018-038-098-191「台灣銀行花蓮分行」,請於空白處備註「指定捐款0403地震」。

地震警報發佈 急需準備防災包 全家人都要有的物品

【記者 范至延 綜合報導】 3日夜間11時至4日5時清晨,仍有近50起有感地震通報,提醒民眾時刻保持警覺並做好防災準備。該如何在地震中保護自己和家人,災害防備從不可掉以輕心。 台灣於4月3日上午7時58分遭遇強烈地震,芮氏規模7.2的強震震源地位於花蓮,並在台灣各地造成長達一分鐘的持續搖晃,隨後更出現多次餘震。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地震,許多家庭開始積極準備防災避難包,然而對於懷有寶寶或孕婦的家庭而言,準備防災包時需要更加慎重。 家中有寶寶的家庭應注意什麼? 消防署建議,家長應事先檢查嬰兒房的家具是否固定牢靠,以免地震時倒塌傷及寶寶。嬰兒床應配備止滑固定裝置,並遠離窗戶、吊燈等易受影響的位置。在地震發生時,家長應抱著寶寶趴下,躲至桌子等堅固結構物下,同時保護好寶寶和自己的頭部。 孕婦該如何應對地震? 即使懷有寶寶的孕婦,也應遵循「趴下、掩護、穩住」的原則,避免以坐姿避難。消防署提醒,趴下後應以保護頭頸部為優先,以確保自身安全,進而保護胎兒。在防災包中,除了一般必備物品外,還應準備孕婦手冊等相關文件。 防災包應包含哪些物品? 緊急糧食:乾糧、巧克力等高熱量零食,寶寶則需備有奶粉、奶瓶等食品。 方便衣物:輕便衣物、外套、內衣襪子等,寶寶則需額外準備尿布、背巾等。 醫療用品:急救包、常備藥品、溫度計等。 貴重物品:身分證、健保卡、少許現金等。 鞋子:舒適、適合逃生的鞋子。 其他用品:哨子、手電筒、行動電源等。 此外,寶寶及孕婦應額外準備安撫工具和玩具,以減輕逃生過程中的恐懼。

中醫傳承 跨界合作 廈門會議凝聚健康產業共識

【記者 范至延 綜合報導】 2024年3月30日,廈門市科學養生協會、世界中醫協會傳承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中醫傳承論壇暨人體結垢學研討會」在廈門天元君隆大酒店(前埔店)順利舉行。此次會議吸引了兩岸健康產業聯盟、宇航雲優品電商平台、廈門聚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的支持與參與,活動現場聚集了超過100位來自社會各界的領導、專家學者、養生業從業人員及代表。 會議由兩岸和平使者、世界中醫協會主席李民欽等多位重要嘉賓出席。主題圍繞中醫傳承與發展展開,目的在於建立一個交流與合作平台,推動中醫智慧的傳承與發展。同時,活動也突顯了對於新興研究領域「人體結垢學」的重視,強調其對人體生理機制的理解以及對疾病預防和治療的指導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會議特邀了生物學碩士、薈之源產品研發人郭海傑女士進行《人體結構學》的專題解析,並由太空HE國際系統創辦人夏啟超先生分享使用產品成功的案例。此外,三代中醫世家楊冬榕醫師和無痛療法創始人陳聖手老師也帶來了精彩的分享。 在會議最後,廈門市科學養生協會、世界中醫協會傳承委員會舉行了聘任儀式,表彰了多位對中醫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專家學者。 此次活動不僅深化了中醫傳承與發展的討論,還探索了新興領域的研究,為促進健康養生事業的發展貢獻了智慧與力量。

世界自閉症關懷日 數個民間團體籲政府檢視自閉症者受教權

【記者 吳汉汝 台北報導】 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關懷日」,自閉症權益促進會、台中市亞斯伯格症肯納症協進會等民間團體,到監察院疾呼政府應舉行公聽會或者協調會議,檢視自閉症者的受教權、社會福利及就業輔導,建立以醫學、特教為基礎的完整教育體系,並向值日監委陳情,監委研擬尋找系統性解決方案。 星兒現身會場,目前就讀輔大音樂系二年級的林逸家,彈得一手好琴,講到他在國高中,時常被同學誤會,也曾經被同學說過變態,因此,有一次在高中時,就情緒爆發,想要從學校四樓跳下來,但值得慶幸的是,上了輔大後,遇到許多願意花心思理解我的學姊、同學、助教,兩年前交到一位就讀實踐大學音樂系同樣願意理解我的男生朋友,我的自閉症障礙才能被解脫。』他訴說求學階段,遇到情緒無法控制時的情境,幸好身旁遇到願意理解與體諒的同儕,讓他的自閉症有所解脫,他也開心地說,今後不再覺得自閉症是障礙,也不會覺得有負面情緒。 林逸家的母親、具有20多年特教經驗的特教老師林映汝,今日和兒子、自閉症權益促進會、台中市亞斯伯格症肯納症協進會等民團,到監察院外召開記者會。林映汝發表第一線教育現場遇到的困境,她認為,普教老師的特教知能不足,希望能規定普教老師每年應修習相關特教知能的研習,學校也要對全校學生進行特教宣導。 台中市亞斯伯格症肯納症協進會創會理事長、中國籍配偶陳習珍表示:她的女兒被33家幼稚園開除,在求學過程中相當辛苦。陳習珍也分享因社會不理解自閉症孩子的狀況,時常被誤解家長不會教孩子,或孩子被說沒教養,令她感到受傷,陳習珍談到:因女兒說話直接,有ㄧ次主修鋼琴的老師遲到了,直接嗆老師:「你遲到三分鐘了」,因為老師無法理解就拒絕再跟她上課,後因其他類似不理解的導師當掉她,至今讀了八年換了3所大學還無法畢業,希望政府立法提供友善環境給自閉症者。 自閉症權益促進會創會理事長鄭文正表示,期待政府能正視自閉症孩子的教育,比如應獨立於現有的特教教材、教法,重新建立學前至大學的跨領域學習課程,以及延續國民教育階段,為自閉症者建立成人教育計畫,給予自閉症者有終身學習並與外界互動,持續開發其潛力的機會。鄭文正表示:今天來監察院,進而會到立法院,主要目的是期待政府能夠正視自閉症孩子的教育,從學前到中學、大學研究所,都能重視,不要讓他們在大學畢業,甚至研究所畢業後,結果一樣被送到教養院、療養院,而孤獨的一生。』 結束記者會後,自閉症權益促進會向當天值日監委王美玉陳情,王美玉表示,她會與另一位監委王幼玲在討論,研擬尋找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林娟圩說明,有些教師沒辦法辨識自閉症的孩子,也有些普教的老師、學生沒有足夠資訊去學習如何跟自閉症孩子相處,教育體系如果沒辦法因應孩子夾帶情緒行為問題的特質,「青春期被點火,成年後更雪上加霜」,自閉症者家庭照顧孩子會更困難。 林娟圩強調,政府應更注意孩子在教育階段的受教權,特別是自閉兒的情緒教育,很多專家都認為要提前到學齡前、幼教階段就要進行情緒教育,不要只重視智育發展。 鄭文正表示,全台已經有2萬多名自閉症孩子,卻沒有整套的教育體系在支撐他們學齡階段的教育方法、教材,所有課程目前是空白的,但這些孩子經過多元溝通教學後,發現在文學、藝術、音樂等領域都有非常大的潛力。 鄭文正解釋,這些孩子因為長期缺乏有系統的教育,無法形成社群,希望政府能讓這群孩子在友善的環境中學習,正視自閉症孩子的受教權,從學前到中學,甚至大學、研究所,不要大學畢業後就被送到教養院孤獨一生。

2024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台北場記者會公布活動亮點

【記者 范凱榛 台北報導】 2024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與航海王動畫25週年合作,即將盛大展開活動,今日在台北大直典華辦理台北場記者會,澎湖縣縣長陳光復率領縣府團隊同仁前往,歡迎海內外遊客蒞臨澎湖賞花火,今年花火節也特別延長期間到七月底,期望搶攻暑期觀光人潮,為澎湖再帶來一波觀光經濟浪潮。 今日台北場記者會特別邀請知名動漫歌手許君君開唱航海王主題曲,縣府也公布今年花火節宣傳片,影片將在全台7-ELEVEN門市播出,此外澎湖地區全家便利商店也會播映這隻影片並進行店內廣播宣傳,澎湖縣政府旅遊處表示,今年花火節規劃4月18日及4月25日兩場試放場,從5月2日正式開幕至7月30日閉幕(5、6月為每週一、四;7月為每週二),期間也規劃6月1日七美、6月15日望安以及7月28日吉貝三場離島場,此外雄獅旅行社贊助於6月29日加碼一場花火活動,總計28場活動,兩場試放場將以專場10分鐘煙火呈現,精彩的航海王無人機秀將於5月2日開幕亮相,演出首場完整版航海王主題無人機,到7月30日閉幕期間,氣候許可下將每場安排無人機展演,離島場無人機秀則以澎湖主題展演。 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今年邁入第22年,作為澎湖觀光經濟命脈,產業對於花火節的發展更是不遺餘力的支持,今年雄獅旅行社贊助於6月29日(週六)加開一場澎湖花火節雄獅之夜專場,當晚9點將在觀音亭園區安排航海王主題無人機秀表演以及煙火秀,此外新光人壽、澎湖福朋喜來登酒店、澎坊免稅商店等花火節長期合作夥伴也持續贊助主題場次,分別訂於5月13日澎坊三號港之夜、6月24日澎湖福朋喜來登之夜、7月2日新光人壽之夜,另外澎湖觀光產業及地方公協會也提供贊助,戮力共同推動澎湖花火節,統一超商及全家便利商店也提供多元行銷管道,期望提昇澎湖花火節的知名度和曝光率。 澎湖縣政府配合國境開放,今年邀請來自五個國家煙火團隊前來澎湖加入花火節煙火施放,28場花火活動中將有六場國際煙火場,包含5月13日花火活動將由來自捷克的煙火團隊施放,6月3日為法國隊、6月24日為奧地利隊、6月29日及7月2日為義大利隊、7月16日為馬來西亞隊,縣府更特別邀請來自芬蘭的曾經施放多次芬蘭國慶煙火的團隊作為煙火施放顧問,每個團隊皆是屢獲國際獎項的專業煙火團隊,期望創造更加璀璨精彩的煙火秀。 另外澎湖縣政府精心規劃今年的舞台活動,邀約全國各地優秀表演團體登上花火節舞台,為今年花火節發光發熱,試放場將邀請甫獲國際獎項的澎湖縣文化局合唱團在4月18日登台演出,4月25日、5月2日開幕以及7月30日閉幕則將安排動漫主題歌手及交響樂團進行航海王動漫音樂會,開幕還會再加碼大嘻哈時代冠軍歌手Young Lee演出,閉幕加碼邀請療癒女聲楊淨宇演唱,將為今年花火節創造更豐富活力的舞台表演,更多活動訊息歡迎參考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粉絲專頁及航海王動畫25週年璀璨之夜。 2024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航海王動畫25週年璀璨之夜 煙火及無人機展演時間-晚間21:00(離島場為晚間20:00) 活動日期-主場地:觀音亭園區 試放場:113年4月18日、4月25日 113年5月2日(開幕)至6月27日每週一、四 7月2日至7月30日(閉幕)每週二 加碼場:6月29日 離島場:6月1日七美場、6月15日望安場、7月28日吉貝場

Breaking

靈鷲山無生道場、聖山寺齊獲2025新北績優宗教團體之光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信仰是守護社會的重要力量!新北市政府為感謝宗教團體的無私奉獻,8月14日在多功能集會堂舉行「2025新北市績優宗教團體表揚大會」。靈鷲山無生道場與聖山寺深耕社會關懷、推廣靈性生態、教育與公益行動等,展現現代宗教新價值與跨界行動力,雙雙榮獲殊榮。  凝聚力量,照亮希望。今年表揚大會以「樂善不倦」為主題,分為:公益慈善、社會教化、個人奉獻、老人共餐、世代志工、銀髮俱樂部六大類,由新北市長侯友宜一一頒獎,表揚257家、512個獎項,與會代表齊聚一堂,相互交流,現場氣氛熱絡,洋溢暖暖感恩氛圍。  靈鷲山以「慈悲與禪」立宗風,秉持開山住持心道法師長期推廣的「靈性生態」、「愛地球,愛和平」理念,普利一切有情,以禪修、淨灘等實際行動落實宗教團體的社會責任,用創新、多元且貼近人心的方式,發揮宗教的正面影響力,表揚大會由靈鷲山教育院院長顯月法師、聖山寺監院懇慧法師代表出席領獎,貢寮區長柯建輝全程陪同。  靈鷲山無生道場2024年辦理許多活動,接引無數民眾,包括:新春祈福走春安定人心;青年佛門探索營啟發年輕世代的善念;「全球心寧靜運動」讓海內外師生學習情緒管理與內在覺察;大悲閉關回向生態永續;靈性生態課程與導覽深化「萬物為本」的理念,各類平安禪活動,讓民眾透過禪修回歸內在平靜,擴散安定能量至社會每個角落。  聖山寺舉辦「臘八送暖呷平安」深入社區傳遞溫暖,新春期間的香禪、抄經、品茗體驗,讓大眾在香韻茶香中感受心靈寧靜;母親節與考季結合的「佛腳抱抱浴佛報恩」,讓信眾在儀式中表達感恩、祈求平安與智慧;「淨灘愛地球」活動撿拾近千公斤垃圾;兒童營與文化教育活動持續開展,在下一代心中散播生態保育與人文素養的種子。  顯月法師表示,慈悲的力量來自每一份善念,感恩廣大善信一路相伴。每個人都像一顆發光的珠子,大家串連成「珠玉之網」,彼此連結、相互輝映,傳遞光明與希望。

斷腳小黑熊的生命故事 宗博兒童館特展感動延長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兒童館,正展出關於「修補」與「共好」的生命教育特展「不只一百種:保種計畫 II──當小黑熊與不同的生命相遇」。由於迴響熱烈,館方宣布將原訂展期延長至今年底,讓更多家庭、學校與教育者有機會來一趟靈性與環境交織的旅程。 從標本凝視生命 森林中的心靈旅程  本次展覽由宗博兒童館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作,展場以真實標本搭配感官互動設計,構築一座寓教於感的森林世界。以一隻來自雪山、歷經截肢重生的小黑熊真實故事為起點,這場展覽帶觀眾走進森林,與標本對話,與動物交換視角,重新思索「我們與其他生命的關係」。  一位家長表示,「孩子主動問說,為什麼這些動物會受傷?我們可以幫什麼忙嗎?」展場中的鏡面反射,不只看到外貌,也提醒每個人都是這片森林的「牽涉者」,除了看展,更是一場感知的喚醒。 不只單向傳授 歡迎來做自然的學生  展覽背後的核心精神,來自靈鷲山開山住持、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倡導的「靈性生態」理念。他認為,人類與萬物之間是互濟共生的關係,要尊重物種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共同成就分享的世界。  宗博兒童館承襲這一理念策展,讓教育不再是單向傳授,而是彼此學習。在自然中成長的孩子,為小蛇立碑、為失足的熊默哀,用行動展現生命教育最深刻的樣貌。 現實的呼喚 從傷口出發的希望之路  特展第二區「與人類相遇」,設計互動區塊,包括:觀察動物標本、紀錄感受、討論生死觀,延伸自原住民德拉楠部落孩子的生活經驗。在部落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面對死亡不逃避、不害怕,以平靜和尊重看待一切生靈。這樣的態度,讓人反思:是否能像孩子一樣看見死亡裡的靈性?  在展覽最後區塊,觀眾將直視野生動物的真實處境,包括:路殺、棲地消失、獸鋏陷阱,這些殘酷是每日發生的生態哀歌。透過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野生動物救護紀錄影片,得以見證每一段從受傷到重返森林的歷程,看見保育人員的溫柔堅持與不言放棄,也看見:「保種」不是標本保存,而是人與自然重新建立關係的行動。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提問,是否曾凝視一隻標本,看牠斷裂的不只是肢體,而是人與自然的斷裂?又或是,看見重生的可能?她深切期盼,這次特展成為延續的生命教育行動,讓斷腳的小黑熊不再是悲劇,而是提醒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修補者。

「京城怪物」、「無法抗拒的他」還有「夫妻的世界」韓韶禧公開名場面點滴

【記者 Anasha 台北報導】  粉絲心心念念,韓流超絕美女神韓韶禧終於首次來台北舉辦「2025 HAN SO HEE 1ST FANMEETING WORLD...

孩子眼中的信仰森林 16位小小策展人宗博館綻放夏日光芒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今年暑假首度以「策展」為核心,舉辦為期4天的「2025山神獸策展營:來自森林的邀請」,邀請升小三至升小六的學童,踏上一場穿越動物、植物與信仰的探索旅程,並向親友導覽自己精心完成的展覽作品。這場充滿童趣與深意的營隊活動,成為宗博館暑期最具創意與教育意義的亮點。  原訂限額15位的營隊,因家長熱烈回響,共有16位學童參與。從7月23日至26日的4天中,整個博物館都是學習空間,小朋友徜徉朝聖步道、世界宗教展示大廳、生命之旅廳、宗博兒童館、特展展區、方寸之間等,不只是聆聽與觀察,更親自動手實作、布展、導覽,真實體驗一場「孩子為主角」的策展冒險。 動物、植物、世界觀 從玩樂中打開信仰的窗  「這是我為小黑熊做的家,裡面有浴缸、還有陽台。」站在最喜歡的作品旁,小小策展人侃侃而談。山神獸策展營藉由「動物躲貓貓」、「植物偵探」、「世界旅行家」三大主題設計,讓學童透過遊戲、解謎與團隊合作,進一步理解動物與植物在人類信仰中的角色,並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宗博館館藏與展品。  活動最後一天,宗博館舉行小小策展人導覽成果展,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化身「大樹奶奶」,到場為學童加油。16位學童身手持麥克風,有的驕傲、有的信心十足地向到場的家長介紹自己的作品與發想過程。「可以在瞭望塔上邊吃邊看風景。」「我做的是酷酷貓,大隻的是姊姊,小隻的是我,我像跟班躲在姐姐後面。」這些來自孩子心中的語言,彷彿讓整座博物館換了個眼光與呼吸節奏。 讓孩子看見世界 也讓世界看見孩子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員特別帶領學童製作3件作品,包括:瞭望塔、心中的風景、動物花窗,創作在宗博兒童館庇護所區展出至9月30日,讓這份創意與純真繼續綻放。另外提供世界宗教和諧卡、學習探索包與帆布袋等獎勵,延伸家庭參與的互動可能。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場讓信仰變得貼近,讓自己被世界傾聽的旅程,每位孩童都帶著一段嶄新記憶回家。  連續4天像森林巡邏員般默默觀察學童的館長馬幼娟表示,「孩子師法自然,我們則向孩子學習。」這次營隊不只是一次活動,更是對兒童生命教育與環境感知的一次實踐。孩子們在館內走訪、觀察細節、構思作品,再以各種天然複合媒材呈現想像中的世界,最終由他們親手布展、自己導覽、自己說故事。「自我成長」過程中,學會表達、思考與同理,也學會如何在多元信仰與自然共處的架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令人動容。  談論信仰與教育時,是否想過交給孩子來詮釋會是什麼模樣?多位家長對AI與科技主導的當前,宗博館選擇回到最純真的教育初心,用「策展」喚起孩子的內在靈性與創造力。紛紛讚賞這是與眾不同的營隊,更是一份給未來世代的信仰禮物。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