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爆肝小編

446 POSTS

Exclusive articles:

等了「MODEL IDOL」11年…韓流二代男團F.CUZ宣布7/13登台舉辦FANCON

【記者 范至延 台北報導】 For.U(官粉名)等了11年,終於能再次親身見到韓流男神二代團F.CUZ了!由JINON、李唯、藝浚、KAN、來炫與大建組成,出道便造成旋風熱潮的F.CUZ,這次超難得六位歐巴完整合體,宣布將於7月13日於台北「凝聚力展演空間」舉辦「2024 F.CUZ FANCON(GOTCHA OPPA)IN TAIPEI」,而他們寵粉的心直接反映在實際行動上,便是這次FANCON僅開百人座位,可謂是席次相當珍貴,F.CUZ隊長JINON代表說:「至今出道14年的支持,這次難得成員完整合體會For.U,因此我們希望能與台下每一位粉絲都互動到,同時好好的將我們心中的感激傳達給大家!」。 F.CUZ在2010年曾與郭書瑤(瑤瑤)合作歌曲「JIGGY」中文版,當時便吸引眾多少女粉絲喜愛,同年底翻唱吳克羣的歌曲「沒關係」,更是將人氣到最高點,去年原已退團的成員LEEU重新歸隊,讓一票死忠的For.U開心不已,當時即敲碗許願,希望能見到六大男神舉辦巡演見面會,果然F.CUZ聽到大家的聲音,於今年3月時首次於日本合體舉辦「F.CUZ:F.6UZ TOKYO LIVE」,而台北場則安排於正逢暑假期間的7月13日,面對11年的等待,F.CUZ期待不已,表示已進入準備期,屆時要將最棒的舞台呈現給大家。當然,為了這次演出,F.CUZ也正在努力學習中文,希望到時能跟大家拉近距離,一起製造美好的回憶。 不光來會久違的For.U,F.CUZ也一直念念不忘在地美食與夜市街景,笑說至今仍十分想念小籠包、珍奶與雞排等小吃,因此此趟行程裡,若有時間的話,F.CUZ不排除微服出巡外出走走,粉絲屆時或許非常有機會,能捕獲六位歐巴在市區趴趴走的帥氣身影!「2024 F.CUZ FANCON(GOTCHA OPPA)IN TAIPEI」票價訂為全區座位席均一價NT.3280元,啟售日訂為2024年5月18日(六)上午11:00,於KKTIX售票網站販售(建構中),福利有全區與六位成員逐一歡送擊掌、典藏小卡,與10張(團體或成員)親簽拍立得,以及加價購四種福利讓現場For.U選擇,更多活動詳情,請上「F.CUZ TAIWAN SUPPORT TEAM 」官方FB:https://www.facebook.com/fcuztw.team 或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fcuztw.team 查詢。 【2024 F.CUZ FANCON〔GOTCHA OPPA〕IN TAIPEI】 演出日期:2024年7月13日(六) 演出時間:17:00入場...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南投醫院提醒落實手部衛生及環境消毒

【記者 葉婉婷 南投報導】 據疾病管制署近期資料指出,國內腸病毒已進入流行期,且疫情快速上升。由於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一旦感染,可能引發重症,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不能輕忽腸病毒的威力。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說明洗手要使用肥皂或洗手乳,環境消毒應使用漂白水,也可以透過紫外線或高溫進行消毒,大人及小孩都應確實做好手部衛生,並落實環境消毒,降低感染機會。 衛福部南投醫院小兒感染科丁佩如醫師指出,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當中小兒麻痺病毒、腸病毒71型、D68型克沙奇病毒及伊科病毒皆可導致重症。腸病毒適合在溼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而台灣地處亞熱帶,以4-9月為流行期。腸病毒主要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分泌物或皮膚水泡的液體受到感染。 丁佩如醫師提醒腸病毒在發病之前幾天即具有傳染力,而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強。大部分民眾是無症狀感染或只有發燒等類似一般感冒症狀,但5歲以下的嬰幼兒免疫系統不如成人完備,抵抗力較弱,若遭到感染的相對危險程度很高。建議應勤洗手,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可定期清潔消毒幼兒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家中嬰幼兒如果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 由於南投醫院是南投北區及草屯社區醫療群的輔導單位合作醫院,因此近日也特地為合作診所醫療群夥伴安排腸病毒重症臨床處置課程,診所醫師是最熟悉家庭健康的重要角色,當發現重症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意識改變、肢體無力等病徵時,應盡速轉診到大醫院接受治療,掌握黃金時間。 目前市面上有幾款針對腸病毒71型的自費疫苗,依廠牌及嬰幼兒年紀施打2或3劑,預防腸病毒71型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滿2個月即可施打,有需求的家長可以在門診與醫師進行討論。不過丁醫師也提醒疫苗目前只針對腸病毒71型,接種後仍有可能感染其他型別的腸病毒,因此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居家環境清潔、避免群聚、不共食依然是預防腸病毒感染的最佳方法。

曾應鐘攝影展〜抓拍天鵝湖 偶遇凝驚喜

【記者 李權祐 台南報導】 台南市政府秘書處推展「臺南400•藝啟精彩」,民治藝文展即日起至5月31日邀請攝影家曾應鐘老師辦理「抓拍天鵝湖•偶遇凝驚喜」攝影展,總計展出30組65件作品。相機不離身是記者曾應鐘老師的工作習慣,退休後更喜行於攝。在曾應鐘的鏡頭下一張張平凡的影像,不僅記錄天鵝湖風貌變遷,捕捉湖邊偶遇的飛鳥、花卉、雲靄、湖影、民眾對弈,垂釣…的瞬間,畫面所展現的人文內涵、風景之美與豐富生態,令人回味且驚嘆不已,邀請您一起來欣賞天鵝湖的歲月風情攝影展。 秘書處指出,22歲即投入新聞工作,在家鄉南投國姓擔任報社特約記者兼營業處主任的曾應鐘老師,當年既要送報,又要採訪、拍照、寫稿、沖洗照片,再將新聞稿傳真回報社,那個年代傳一張照片要10幾分鐘,身懷18般武藝的記者,工作艱辛可想而知,但他不以為苦。曾應鐘老師37歲調派台南並升任特派員後移居台南,迄至50歲退休,揹著相機上山下海追新聞拍照片,為社會發展留下許多珍貴履痕。然退休後仍熱衷學習與回饋鄉里,除本著客家後裔硬頸精神繼續攻讀南華大學研究所,並應邀擔任國姓鄉「駐鄉作家」,出版圖文並茂的報導作品集,為家鄉貢獻良多。 秘書處表示,天鵝湖是國家級重要濕地嘉南埤圳之一的埤寮埤,早年是居民養鴨、鵝、捕魚及水利會調解水位的埤塘,如今已成為大新營地區優質觀光的休憩水域;更是移居台南後,相機不離身的曾應鐘老師經常攝影的去處。他說每見湖面悠遊的鵝群,便聯想起鍾梅音「海天遊蹤」的天鵝湖畫面;回眸有情,曾應鐘老師漫遊湖畔隨手所拍偶遇的平凡影像,不僅記錄歲月更迭中埤寮埤變身天鵝湖的人文地景風貌,更為濕地豐富多樣性的生態與保育,提供推廣參研的珍貴照片與資料。 曾應鐘老師指出,攝影是一門浩瀚的學問,攝影創作則是一場充滿熱情和想像的豐富之旅;從初中受理化歐陽鵬老師啟蒙開始接觸攝影,迄今依舊還在學習中。攝影最難忘的事,他回憶是當年經國先生下鄉,他騎車追新聞,國安人員也派專人騎車相隨,抵達現場後穿著樸素的經國先生叮嚀他以竹林為背景拍攝半身照,他抖擻按下快門將經國先生平易身影定格,印象最為深刻。 曾應鐘老師表示,如何拍出好作品?「我拍.故我在」,簡短闡述了攝影創作者的初心與理念價值。非凡作品雖不是人人可拍,但拍出心中的好照片卻是可以的;他給想學攝影者建議,雖然攝影工具改變了,但沒有那個相機可涵蓋所有,因此掌握相機並了解功能,拍了就能讓瞬間變成永恆有溫度的記憶。 秘書處指出,曾應鐘攝影展「抓拍天鵝湖•偶遇凝驚喜」即日起展出至5月31日,於民治市政中心一樓大廳隆重舉行,展出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為上午9點至下午5點。誠摯歡迎藝術愛好者前來欣賞曾應鐘老師通過攝影鏡頭紀錄天鵝湖在歲月更迭與變遷中的人文、地景與豐富生態的攝影展。開幕茶會於113年5月5日(週日)上午10:00於民治一樓展覽大廳辦理。 曾應鐘老師簡介: 1.民國38年出生於南投 2.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 3.著作:從遷徙轉業翻身探究客家人的生命意義 4.著作:國姓鄉第四屆駐鄉作家•曾應鐘作品集「履痕」 5.中央日報記者、編撰、特派員 6.教育部技職雙月刊、中央月刊特約撰述 7.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講師兼招生組長 8.南華大學副校長室特別助理、講師 9.嘉義大埔曾文水庫老鷹之美攝影賽優選 10.Dreamstime獨家攝影師

腋下多汗遇社交障礙 微波除汗擺脫煩惱

【記者 劉婷 台中報導】 16歲女國中生小蓉個性活潑,擁有好歌喉和繪畫等多項才藝,是一位校園風雲人物。但是小蓉的腋下卻常常會流很多汗,而且飄散濃烈狐臭,讓人不敢靠近,除了狂用止汗劑,連噴香水都無法掩蓋味道,假日同學朋友相約不敢出門,甚至害怕出現在社交場合,長期把自己關在家裡足不出戶,嚴重影響人際關係。後來經親友轉介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皮膚科黃昭瑜主任門診,發現是腋下多汗症狀,採用微波除汗治療後,徹底揮別腋下多汗的煩惱與尷尬,開心迎接乾爽的夏日時光,展露自信笑容。 黃昭瑜主任指出,皮膚主要有兩種汗腺組成:小汗腺(eccrine sweat gland)和大汗腺(apocrine sweat gland)。小汗腺分泌的汗水主要含水和鹽分,用於調節體溫,遍佈全身皮膚。大汗腺分泌的汗水含脂肪酸和蛋白質,通常在腋下、外耳道和外陰部等區域分布最多,形成人體特有的體味-「費洛蒙」或「狐臭」。多汗症主因是小汗腺排放比較多且異常,在情緒壓力大時排放過多汗水;至於狐臭則是頂漿腺出問題,分泌異常時就容易產生狐臭。 黃昭瑜主任指出,腋下多汗症可以透過碘澱粉測試,精準判斷出汗的部位。腋下流汗較多時狐臭的味道會更明顯,治療方式可使用止汗劑短暫讓汗腺分泌受阻,但有些病人可能會過敏,使用時需注意其成份是否可能在長期塗抹後造成皮膚炎或是致癌。另外也可打肉毒,因為肉毒蛋白是純化蛋白,可抑制汗腺分泌,大概4至6個月後會慢慢代謝掉,後續需要定期施打。至於傳統侵入性的螺旋刀手術,則可切除頂漿腺改善狐臭困擾。 黃昭瑜主任說,目前新式的微波除汗(Miradry)治療,是透過微波原理精準地讓腋下汗腺萎縮,主要是針對「腋下多汗」,比如社交恐懼等造成的困擾,因為讓汗腺得以控制,同時可以減少狐臭的問題。微波除汗施打過程中並沒有傷口,在操作儀器時有「吸」的動作,讓皮膚表皮可能會產生瘀青和破皮,由於有熱能在汗腺加熱,所以施打完一週後會有「輕微」腫脹和瘀青。 黃昭瑜主任表示,民眾若有腋下多汗情形,在日常生活保養方面建議應該保持乾爽,選擇排汗功能的衣物和除毛,以減少悶熱感,也可以使用抗菌清潔產品,調整飲食,並且在需要時使用止汗劑。這些方法不僅能改善腋下多汗問題,還可提高更舒適的生活品質,享受健康樂活人生。

台中美術園道商圈跨界推出5G數位服務暨全臺首創商圈直播室上線

【記者 韓佩穎 台中報導】 在5G時代的浪潮下,大頻寬、低延遲、多連結的特性為各行各業帶來無限發展可能。跨界策略顧問(股)公司與台中美術園道商圈攜手合作,共同推出商圈5G數位平台將於5/1正式上線服務,同時打造全臺首創商圈專屬5G直播室。雙方於今(4/30)在與會貴賓、商圈與店家的見證下,共同簽訂合作備忘錄。 本次合作簽署活動特地挑選本商圈知名店家「大和屋日本懷石料理」展示科技應用成果,同時亦邀請商圈知名甜點店「塔吉特」;台中必買伴手禮「巴部屋工房、一米麥、美而香」、米其林必比登推介「新月梧桐、京華煙雲」、經典茶韻品牌「日初茶業、東風雅舍」;以及運動時尚服飾「easyoga」等多家業者參與展示,提供現場貴賓掃碼體驗。美術園道商圈何正仁主委表示:「透過與跨界策略公司合作,將5G、GIS及AR技術精準定位打卡,即時將3D美食投放於實境中,360度瀏覽更直觀的方式了解店家餐點特色,不僅能提升商圈體驗,更可作為業者行銷推廣的新利器」。 台中美術園道商圈坐落於都會中心,擁有約1公里的移動生活美學藝術廊道,商圈會員店家種類豐富多元,更是多次榮獲特色商圈評選冠軍。在這優質的場域中,跨界策略顧問(股)公司與巨鷗科技(股)公司、國興資訊科技(股)公司等長期合作,發展Martek720 2.0 Web版行銷科技解決方案,其融合5G與AR技術推出「美術園道商圈5G數位平台」,透過網站(Web)方式登入即可體驗商圈AR擴增實境的導覽導航、打卡集章、直播定位等功能,更於商圈會員餐廳中建置AR互動菜單等數位服務,為遊客提供更數位化、趣味化的觀光旅遊體驗。本活動亦揭開全臺首創商圈專屬5G直播間;透過5G直播展示商圈與店家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品牌價值。跨界策略顧問(股)公司與台中美術園道商圈透過串聯線上與線下活動,為中小企業與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商圈體驗和服務,攜手打造更加繁榮的商業新局面。 美術園道商圈5G數位平台,於113年5月1日正式上線服務,目前已串聯逾百間在地商家聯合推廣;並於5/11-5/26推出「媽咪幸福三重奏,美術園道打卡抽好禮」活動,使用美術園道商圈數位平台GPS AR於店家位置打卡,即可獲得抽獎序號,天天打卡中獎機會越高,誠摯邀請民眾共襄盛舉,一同探索美術園道商圈的5G數位新體驗。活動詳情請洽見本商圈粉專。

Breaking

靈鷲山無生道場、聖山寺齊獲2025新北績優宗教團體之光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信仰是守護社會的重要力量!新北市政府為感謝宗教團體的無私奉獻,8月14日在多功能集會堂舉行「2025新北市績優宗教團體表揚大會」。靈鷲山無生道場與聖山寺深耕社會關懷、推廣靈性生態、教育與公益行動等,展現現代宗教新價值與跨界行動力,雙雙榮獲殊榮。  凝聚力量,照亮希望。今年表揚大會以「樂善不倦」為主題,分為:公益慈善、社會教化、個人奉獻、老人共餐、世代志工、銀髮俱樂部六大類,由新北市長侯友宜一一頒獎,表揚257家、512個獎項,與會代表齊聚一堂,相互交流,現場氣氛熱絡,洋溢暖暖感恩氛圍。  靈鷲山以「慈悲與禪」立宗風,秉持開山住持心道法師長期推廣的「靈性生態」、「愛地球,愛和平」理念,普利一切有情,以禪修、淨灘等實際行動落實宗教團體的社會責任,用創新、多元且貼近人心的方式,發揮宗教的正面影響力,表揚大會由靈鷲山教育院院長顯月法師、聖山寺監院懇慧法師代表出席領獎,貢寮區長柯建輝全程陪同。  靈鷲山無生道場2024年辦理許多活動,接引無數民眾,包括:新春祈福走春安定人心;青年佛門探索營啟發年輕世代的善念;「全球心寧靜運動」讓海內外師生學習情緒管理與內在覺察;大悲閉關回向生態永續;靈性生態課程與導覽深化「萬物為本」的理念,各類平安禪活動,讓民眾透過禪修回歸內在平靜,擴散安定能量至社會每個角落。  聖山寺舉辦「臘八送暖呷平安」深入社區傳遞溫暖,新春期間的香禪、抄經、品茗體驗,讓大眾在香韻茶香中感受心靈寧靜;母親節與考季結合的「佛腳抱抱浴佛報恩」,讓信眾在儀式中表達感恩、祈求平安與智慧;「淨灘愛地球」活動撿拾近千公斤垃圾;兒童營與文化教育活動持續開展,在下一代心中散播生態保育與人文素養的種子。  顯月法師表示,慈悲的力量來自每一份善念,感恩廣大善信一路相伴。每個人都像一顆發光的珠子,大家串連成「珠玉之網」,彼此連結、相互輝映,傳遞光明與希望。

斷腳小黑熊的生命故事 宗博兒童館特展感動延長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兒童館,正展出關於「修補」與「共好」的生命教育特展「不只一百種:保種計畫 II──當小黑熊與不同的生命相遇」。由於迴響熱烈,館方宣布將原訂展期延長至今年底,讓更多家庭、學校與教育者有機會來一趟靈性與環境交織的旅程。 從標本凝視生命 森林中的心靈旅程  本次展覽由宗博兒童館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作,展場以真實標本搭配感官互動設計,構築一座寓教於感的森林世界。以一隻來自雪山、歷經截肢重生的小黑熊真實故事為起點,這場展覽帶觀眾走進森林,與標本對話,與動物交換視角,重新思索「我們與其他生命的關係」。  一位家長表示,「孩子主動問說,為什麼這些動物會受傷?我們可以幫什麼忙嗎?」展場中的鏡面反射,不只看到外貌,也提醒每個人都是這片森林的「牽涉者」,除了看展,更是一場感知的喚醒。 不只單向傳授 歡迎來做自然的學生  展覽背後的核心精神,來自靈鷲山開山住持、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倡導的「靈性生態」理念。他認為,人類與萬物之間是互濟共生的關係,要尊重物種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共同成就分享的世界。  宗博兒童館承襲這一理念策展,讓教育不再是單向傳授,而是彼此學習。在自然中成長的孩子,為小蛇立碑、為失足的熊默哀,用行動展現生命教育最深刻的樣貌。 現實的呼喚 從傷口出發的希望之路  特展第二區「與人類相遇」,設計互動區塊,包括:觀察動物標本、紀錄感受、討論生死觀,延伸自原住民德拉楠部落孩子的生活經驗。在部落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面對死亡不逃避、不害怕,以平靜和尊重看待一切生靈。這樣的態度,讓人反思:是否能像孩子一樣看見死亡裡的靈性?  在展覽最後區塊,觀眾將直視野生動物的真實處境,包括:路殺、棲地消失、獸鋏陷阱,這些殘酷是每日發生的生態哀歌。透過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野生動物救護紀錄影片,得以見證每一段從受傷到重返森林的歷程,看見保育人員的溫柔堅持與不言放棄,也看見:「保種」不是標本保存,而是人與自然重新建立關係的行動。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提問,是否曾凝視一隻標本,看牠斷裂的不只是肢體,而是人與自然的斷裂?又或是,看見重生的可能?她深切期盼,這次特展成為延續的生命教育行動,讓斷腳的小黑熊不再是悲劇,而是提醒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修補者。

「京城怪物」、「無法抗拒的他」還有「夫妻的世界」韓韶禧公開名場面點滴

【記者 Anasha 台北報導】  粉絲心心念念,韓流超絕美女神韓韶禧終於首次來台北舉辦「2025 HAN SO HEE 1ST FANMEETING WORLD...

孩子眼中的信仰森林 16位小小策展人宗博館綻放夏日光芒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今年暑假首度以「策展」為核心,舉辦為期4天的「2025山神獸策展營:來自森林的邀請」,邀請升小三至升小六的學童,踏上一場穿越動物、植物與信仰的探索旅程,並向親友導覽自己精心完成的展覽作品。這場充滿童趣與深意的營隊活動,成為宗博館暑期最具創意與教育意義的亮點。  原訂限額15位的營隊,因家長熱烈回響,共有16位學童參與。從7月23日至26日的4天中,整個博物館都是學習空間,小朋友徜徉朝聖步道、世界宗教展示大廳、生命之旅廳、宗博兒童館、特展展區、方寸之間等,不只是聆聽與觀察,更親自動手實作、布展、導覽,真實體驗一場「孩子為主角」的策展冒險。 動物、植物、世界觀 從玩樂中打開信仰的窗  「這是我為小黑熊做的家,裡面有浴缸、還有陽台。」站在最喜歡的作品旁,小小策展人侃侃而談。山神獸策展營藉由「動物躲貓貓」、「植物偵探」、「世界旅行家」三大主題設計,讓學童透過遊戲、解謎與團隊合作,進一步理解動物與植物在人類信仰中的角色,並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宗博館館藏與展品。  活動最後一天,宗博館舉行小小策展人導覽成果展,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化身「大樹奶奶」,到場為學童加油。16位學童身手持麥克風,有的驕傲、有的信心十足地向到場的家長介紹自己的作品與發想過程。「可以在瞭望塔上邊吃邊看風景。」「我做的是酷酷貓,大隻的是姊姊,小隻的是我,我像跟班躲在姐姐後面。」這些來自孩子心中的語言,彷彿讓整座博物館換了個眼光與呼吸節奏。 讓孩子看見世界 也讓世界看見孩子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員特別帶領學童製作3件作品,包括:瞭望塔、心中的風景、動物花窗,創作在宗博兒童館庇護所區展出至9月30日,讓這份創意與純真繼續綻放。另外提供世界宗教和諧卡、學習探索包與帆布袋等獎勵,延伸家庭參與的互動可能。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場讓信仰變得貼近,讓自己被世界傾聽的旅程,每位孩童都帶著一段嶄新記憶回家。  連續4天像森林巡邏員般默默觀察學童的館長馬幼娟表示,「孩子師法自然,我們則向孩子學習。」這次營隊不只是一次活動,更是對兒童生命教育與環境感知的一次實踐。孩子們在館內走訪、觀察細節、構思作品,再以各種天然複合媒材呈現想像中的世界,最終由他們親手布展、自己導覽、自己說故事。「自我成長」過程中,學會表達、思考與同理,也學會如何在多元信仰與自然共處的架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令人動容。  談論信仰與教育時,是否想過交給孩子來詮釋會是什麼模樣?多位家長對AI與科技主導的當前,宗博館選擇回到最純真的教育初心,用「策展」喚起孩子的內在靈性與創造力。紛紛讚賞這是與眾不同的營隊,更是一份給未來世代的信仰禮物。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