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爆肝小編

446 POSTS

Exclusive articles:

健康產業的未來:2024優質商品推介會的成功故事

【記者 范至延 綜合報導】 2024年3月10日,備受矚目的「品質心生活,健康耀未來—2024大健康產業對接會暨優質商品推介會」在廈門佰翔軟體飯店圓滿舉行。 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原廈門市公安局高級警官、鷺警跑團團長、2018年至2020年十佳文明市民標兵李旭明;福建省餐飲文化促進會榮譽會長陳俊英;中華兩岸和平網總策劃、廈門科學養生協會執行會長林建忠;泉州雲南商會會長、中屯控股董事長常旅;電影《廈門三天》總製片人劉貝琪;中華智慧終身推動者、愛國演講家、廈門大學特聘教授周子宸;中國安居樂業展洽會會長張建光、主任白華山;迎緣會創辦人彭福英;連城紅色文化研究辦公室主任曾海泉;中國掌灸研發推廣第一人趙森、香港籍博士李凡、廈門市科學養生協會執行秘書長徐小龍、健康產業委員會主任邱立興、健康諮詢委員會執行長鄭貴榮、理事姚金素;兩岸和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厝岸·兩岸民俗文化美食城創辦人何藝強;廈門市思歸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王海波;億起會客廳創辦人羅江莉;菁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吳尚袁、王勝雷;上海茶鄉物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何雙銀;東方康健董事長董思含;華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吳華彬;2023世界夫人全國總決賽季軍、各類大型活動總策劃葉馨蕾;福建成達興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振輝、宋慶齡特型演員羅德輝;功夫影星高顯峰;著名歌手常周等社會各界領導及嘉賓、養生專家、學者、健康養生業從業人員及代表100多人出席活動現場。 本次大會分別由嘉賓代表李旭明、主辦方代表徐小龍、承辦方代表王海波致詞,著名主持人胡平主持,她的幽默風趣的主持風格引起了聽眾陣陣掌聲,雲南原創歌手常週專業演唱,掀起了整場會議的高潮。同時也邀請中華智慧終身推動者、愛國演講家、廈門大學特聘教授周子宸為來賓全方位分析了大健康產業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 本次會議由廈門市科學養生協會、世界中醫協會傳承委員會、中國特效醫術傳承大國醫組委會聯合主辦,廈門壹起億企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茶鄉物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廈門市思由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辦,菁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冠名,世界島興趣俱樂部贊助晚宴酒水,利他健康社區康養連鎖機構贊助健康隨手禮,中華兩岸和平網、兩岸時報總社、台灣八方新聞聯合報道,本次會議旨在匯集大健康產業的各方力量,共同探索健康產業的發展新路徑,並向公眾展示並推廣一系列優質的健康商品。 本次大會中,共有「廈門市思歸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茶鄉物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烏斯科技有限公司、兩岸健康產業聯盟、迎緣會」五家單位現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這樣的合作有助於進一步推動大健康繁榮發展。 會議最隆重的是主辦單位廈門市科學養生協會舉行的授牌及頒發聘書儀式,協會執行會長林建忠為利他健康社區康養連鎖機構頒發「會員驛站」牌匾,為意企會客廳頒發「世界中醫協會委員會」服務點,聘請王海波為兩岸和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邱立興為健康產業委員會主任;陳俊英為廈門市科學養生協會名譽會長;吳華彬為高級顧問;呂敦華、張瓊宇為顧問;葉馨蕾、周連生、江雪豔為副秘書長。 會議期間,優質商品推介會成為了一大亮點。主辦單位精心策劃了一場精彩的商品展示活動,將許多優質的健康商品呈現在與會者面前。這些商品不僅品質卓越,而且設計新穎、功能實用,深受與會者的喜愛與關注。此次會議也特別強調了品質與健康的重要性。主辦單位表示:「品質是健康產業的基石,只有不斷提升商品的品質和服務的水平,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市場的認可。同時,健康作為人類永恆的追求,大健康產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需要不斷創新和發展,為人們提供更優質、高效、便捷的健康服務。」優質商品推廣會中,多家企業代表逐一上台為來賓詳細介紹他們的商品,主辦單位在現場也設立商品展示區,專為優質企業展示他們的商品。 這次「品質心生活,健康耀未來—2024大健康產業對接會暨優質商品推介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示了大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和巨大潛力,也為行業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了一個重要的平台。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健康產業將繼續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美好的未來。 透過此次會議,我們深刻體認到品質與健康在健康產業中的重要地位。不斷提升品質、關注健康,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推動大健康產業的持續發展與繁榮。同時,我們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對接會和推廣會舉辦,為健康產業的各方參與者提供更多交流和合作的機會,共同推動產業的進步和發展。總的來說,本次「品質心生活,健康耀未來—2024大健康產業對接會暨優質商品推廣會」的召開,標誌著大健康產業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期待在這次會議的推動下,大健康產業能夠不斷創新、發展壯大,為人們的健康生活貢獻更多的力量! 最後承辦方表示,本次會議在這麼短的時候籌備,並取得圓滿成功舉辦,離不開所有參與者的支持與付出,對參與會議的各方代表表示了衷心的感謝!他們表示,透過這次對接會和推廣會,大健康產業的各方參與者不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合作,還共同探索了健康產業的發展方向,為產業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許宗煥陶藝個展 即日起於彰化工藝展覽館展出

【記者 李怡函 彰化報導】 「讀泥-許宗煥陶藝個展」即日起至4月21日在彰化工藝展覽館(鶴棲別墅)展出,10日上午舉辦開幕式,彰化縣文化局長張雀芬代表縣長王惠美與會獻上祝賀。本次於工藝展覽館展出20件作品,以手捏壺及拉坯壺為主軸,配合龍年主題,老師也特別展出「幸福龍來壺組」,引領觀眾透過作品感受到泥土的生命力,歡迎蒞臨欣賞許宗煥老師與泥土共同編織的故事。 張雀芬局長表示,許宗煥老師是彰化縣內傑出的陶藝家,目前擔任彰化縣陶藝學會理事長。許老師20多歲時因意外重創脊髓,必須以輪椅代步,返回故鄉後,陰錯陽差地栽入陶藝的世界,從捏陶與創作陶藝中重拾生命的自信,其精湛的技藝獲得各界肯定,除曾獲磺溪美展磺溪獎外,也在2008年獲文化部評選為「臺灣工藝之家」。許宗煥老師的生命故事激勵廣大的社會大眾,榮獲周大觀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殊榮,也曾多次受新聞媒體採訪,如大愛電視、非凡電視、聯合新聞網,更因其事蹟而獲歷任總統召見授獎。 文化局表示,許宗煥老師的創作以小型及高技術性的壺藝為主,得益於工筆畫的底子,不僅能沉穩創作,也能在壺藝上展現更多細節。他更嘗試把拉坏跟手捏的技術融合,以拉坏的精巧配上手捏的樸拙,增添創作中的藝術欣賞性。除了創作技藝精湛,許宗煥老師更懷抱著回饋社會的大愛,積極地投入到陶藝教學之中,不僅在小學擔任陶藝社團指導老師,也會到救國團中心、保育院或是樂齡學習中心等機構從事教學,期許能在偏鄉留下陶藝的種子,是他的藝術實踐,也希望透過一己之力而能夠稍稍彌補城鄉資源的落差。 與會貴賓還有立法委員謝衣鳯、彰化縣議員吳淑娟、芳苑鄉長林保玲、二林鎮長蔡詩傑、彰化縣政府秘書王錦銓、縣政顧問許月鈴、工藝之家協會榮譽理事長王龍德、工藝之家及接力展黃文彬、詹益鋒、黃紗榮、傳統工藝保存者董坐、謝雅秀、工藝家李宛玲、彰化縣美術學會理事長林鴻銘、彰化縣關懷志願服務協會理事長黃文綏、中正大學教院學院長鄭瑞龍、育英國小校長林振茂、大城國小校長王舜儀、美豐國小校長范世強、西港國小校長洪信德、萬合國小校長陳金鍠、二水國小校長陳靜德等人。

MAMAMOO 玟星首次 Solo 香港演唱會 近距離1對1合照福利超珍貴

【記者 范至延 綜合報導】 韓國女子天團MAMAMOO成員玟星將於4月20日在香港麥花臣場館,舉行Moon Byul 1ST WORLD TOUR IN HONG KONG 香港演唱會,這將是她在香港的首次solo concert,因而準備帶給MOO MOO(MAMAMOO粉絲名稱)們一場充滿音樂與熱情的演出。為了慶祝玟星這個重要的日子,主辦單位SOUL N JOY Entertainment已預備了合照、歡送、簽名海報等多種福利來回饋歌迷。意想不到是玟星更為香港觀眾送上超級珍貴的1對1單人合照機會,勢必掀起搶票熱潮! 玟星作為MAMAMOO的成員,以強勁的唱功和說唱能力迅速在K-pop界中嶄露頭角。而她以個人出道的成績亦十分亮眼,自2018年首張專輯《SELFISH》,到之後的《Dark Side of the Moon》均取得極高銷量,接著的《6equence》更是2022年首位登上iTunes專輯榜第1位的K-pop女歌手。同年4月推出的《C.I.T.T(Cheese in the Trap)》,單是首周的銷量便衝破10萬張大關,成為K-pop史上第6位獲得此成績的solo女歌手,實力不容置疑。 另一方面,玟星剛剛推出的最新專輯《Starlit of...

5旬男吃感冒藥起嚴重紅疹 藥物過敏禍首竟另有其因

【記者 葉婉婷 台中報導】 50歲陳先生因喉嚨痛、全身倦怠和畏寒至住處附近診所就診,被當成一般感冒治療,吃了兩天感冒藥之後全身起大片紅疹,送至外院被診斷為對感冒藥的藥物過敏,停服感冒藥後情況卻持續惡化,身上皮膚多處起水泡合併剝落糜爛,口腔黏膜破損流血和視力模糊。後來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皮膚科門診求診,洪翊騰醫師調閱近一個月雲端藥歷,竟發現罪魁禍首是陳先生在兩週前因為三叉神經痛開始服用的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經抽血和皮膚切片後診斷為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所導致的嚴重藥物過敏—史蒂芬強森症候群/毒性表皮溶解症。陳先生後續迅速被轉至林口長庚皮膚科暨藥物過敏反應中心接手,經歷燒燙傷中心治療後於一般病房出院。 洪翊騰醫師表示,藥物過敏可能為服用藥物後數分至數小時發生的立即性過敏反應—急性蕁麻疹,但更多的是數天至數週才會出現的延遲性過敏反應。這類過敏反應的前驅症狀類似感冒,病人或非有經驗醫師常誤以為是只吃一兩天的感冒藥所致,從而使病人繼續服用真正過敏藥物造成傷害,但其實一個月內的藥物都有可能是兇手。 洪翊騰醫師說,藥物過敏反應臨床表現多樣,但可以總結成六大警訊:一、「疹」—皮膚紅疹、搔癢或水泡;二、「破—口腔或黏膜潰瘍;三、「痛」—吞嚥或排尿痛;四、「紅」—眼睛紅腫、燒灼或視力模糊;五、「腫」—嘴唇腫、呼吸道阻塞或淋巴腫大;六、「燒」—發燒。 洪翊騰醫師指出,常見過敏藥物包含抗生素、磺胺藥、抗癲癇藥物、降尿酸藥、消炎止痛藥(NSAID)、肌肉鬆弛劑和放射顯影劑等,依不同過敏類型而不同。最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當屬史蒂芬強森症候群/毒性表皮溶解症,特色為快速進展的全身紅斑及水泡,黏膜潰爛與表皮剝落壞死,有如全身燒燙傷。其他的重要器官包括肝、肺、腎等都有可能受到影響,造成致命的併發症。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暨長庚皮膚科擁有國內首屈一指的藥物過敏團隊,每年診治大量病人,在研究上也享譽國際。藥物過敏除了可能致命和造成多重併發症,臨床更和病毒疹、移植排斥和其他原因之紅皮症不易區分,民眾絕對不可輕忽,必要時須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避免延誤治療時機,造成終身遺憾。

113年【植樹護地球 水保心森活】公私協力 讓綠延續

【記者 范志韋 宜蘭報導】 為農業部2040農業部門淨零碳排,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北分署10日與國際扶輪3522地區臺北市東泰扶輪社等近20個社團、基金會、企業、其他政府機關,以及在地鄉親,再次在宜蘭縣大同鄉打狗溪畔,舉辦【植樹護地球 水保心森活】植樹活動,種植3,500株樹苗,可增加碳匯量12,355公斤,期望藉由本活動,喚起企業及民眾對環境永續的重視。 農村水保署臺北分署於113年3月10日在宜蘭縣大同鄉打狗溪,舉辦【植樹護地球 水保心森活】植樹活動,這次活動是在去年成功試辦的基礎上再度舉辦,當時即首創農村水保署與公私協力植樹的案例,與臺北市東泰扶輪社、三聯科技教育基金會、泰山企業、家樂福宜蘭店,及公部門的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宜蘭縣政府,公私協力於0.5公頃的面積上種下了1,000株樹苗。 受到了試辦成功的鼓勵,農村水保署臺北分署今年規劃將剩餘1.8公頃面積的土地,種下3,500株樹苗,因面積較以往大上數倍,因此結合臺北市東泰扶輪社發起之聯合社會服務植樹計畫,除去年就參加的三聯科技教育基金會外,號召國際扶輪3522地區第十分區友社臺北市東大扶輪社、台北市東華扶輪社、台北市東林扶輪社、台北市東聖扶輪社、台北東創扶輪社、新北市大左岸扶輪社、台北東仁扶輪社、台北市東道扶輪社及台北市衡陽扶輪社等民間社團,以及莎美娜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蘭陽城鄉美學基金會共同募資,完成其中2,000株樹苗的栽植與後續養護,除善盡企業社會責任CSR外,亦藉由使其社員或員工親手植下樹苗,了解造林之不易及生態環境之重要性。 本次活動感謝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提供3,500株樹苗,包含光臘樹、九芎、紅淡比、青剛櫟、山芙蓉、茄冬等現地及水土保持樹種,使打狗溪具生態多樣性,去年參與的單位同時包括宜蘭縣政府以及家樂福宜蘭店亦深感本活動的重要性,今年也持續參與,此外金車文教基金會亦於今年提供物資,共同響應,而因有感於對植樹活動的認同,更有將近50位扶輪社友及臺大校友贊助活動,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 除了企業及社團的響應外,今年宜蘭在地居民也積極參與,如枕山、大進、同樂、中華、中山、玉蘭、蓁巷、龍潭、二結、四方林部落等社區居民,均為了自己居住環境的永續,挽起袖子親手種下樹苗,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將來成林後必定能在打狗溪土砂防治貢獻看出成效,亦造福下一代子孫。 農村水保署臺北分署長蔡金龍分署長表示深刻體會到公家資源有限,民間力量無窮的道理,這場活動再次凝聚了各界的力量,公私協力共同投入到植樹的行動中,推動永續發展,實現農業部2040年農業部門淨零碳排的目標,以及NbS自然解方的理念。通過這樣的行動,不僅能夠保護水土資源,還能夠改善生態環境,為地球的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感念企業社團、政府機關、以及在地居民的共同響應,農村水保署也將繼續致力推動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工作。 在大家的共同參與和努力下,今年的植樹活動再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預計碳匯量可增加12,355公斤,除推動淨零碳排,減緩土砂災害外,更可為當地生態環境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讓我們再次攜手植樹護地球,為將來留下更美好的心森活!

Breaking

靈鷲山無生道場、聖山寺齊獲2025新北績優宗教團體之光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信仰是守護社會的重要力量!新北市政府為感謝宗教團體的無私奉獻,8月14日在多功能集會堂舉行「2025新北市績優宗教團體表揚大會」。靈鷲山無生道場與聖山寺深耕社會關懷、推廣靈性生態、教育與公益行動等,展現現代宗教新價值與跨界行動力,雙雙榮獲殊榮。  凝聚力量,照亮希望。今年表揚大會以「樂善不倦」為主題,分為:公益慈善、社會教化、個人奉獻、老人共餐、世代志工、銀髮俱樂部六大類,由新北市長侯友宜一一頒獎,表揚257家、512個獎項,與會代表齊聚一堂,相互交流,現場氣氛熱絡,洋溢暖暖感恩氛圍。  靈鷲山以「慈悲與禪」立宗風,秉持開山住持心道法師長期推廣的「靈性生態」、「愛地球,愛和平」理念,普利一切有情,以禪修、淨灘等實際行動落實宗教團體的社會責任,用創新、多元且貼近人心的方式,發揮宗教的正面影響力,表揚大會由靈鷲山教育院院長顯月法師、聖山寺監院懇慧法師代表出席領獎,貢寮區長柯建輝全程陪同。  靈鷲山無生道場2024年辦理許多活動,接引無數民眾,包括:新春祈福走春安定人心;青年佛門探索營啟發年輕世代的善念;「全球心寧靜運動」讓海內外師生學習情緒管理與內在覺察;大悲閉關回向生態永續;靈性生態課程與導覽深化「萬物為本」的理念,各類平安禪活動,讓民眾透過禪修回歸內在平靜,擴散安定能量至社會每個角落。  聖山寺舉辦「臘八送暖呷平安」深入社區傳遞溫暖,新春期間的香禪、抄經、品茗體驗,讓大眾在香韻茶香中感受心靈寧靜;母親節與考季結合的「佛腳抱抱浴佛報恩」,讓信眾在儀式中表達感恩、祈求平安與智慧;「淨灘愛地球」活動撿拾近千公斤垃圾;兒童營與文化教育活動持續開展,在下一代心中散播生態保育與人文素養的種子。  顯月法師表示,慈悲的力量來自每一份善念,感恩廣大善信一路相伴。每個人都像一顆發光的珠子,大家串連成「珠玉之網」,彼此連結、相互輝映,傳遞光明與希望。

斷腳小黑熊的生命故事 宗博兒童館特展感動延長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兒童館,正展出關於「修補」與「共好」的生命教育特展「不只一百種:保種計畫 II──當小黑熊與不同的生命相遇」。由於迴響熱烈,館方宣布將原訂展期延長至今年底,讓更多家庭、學校與教育者有機會來一趟靈性與環境交織的旅程。 從標本凝視生命 森林中的心靈旅程  本次展覽由宗博兒童館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作,展場以真實標本搭配感官互動設計,構築一座寓教於感的森林世界。以一隻來自雪山、歷經截肢重生的小黑熊真實故事為起點,這場展覽帶觀眾走進森林,與標本對話,與動物交換視角,重新思索「我們與其他生命的關係」。  一位家長表示,「孩子主動問說,為什麼這些動物會受傷?我們可以幫什麼忙嗎?」展場中的鏡面反射,不只看到外貌,也提醒每個人都是這片森林的「牽涉者」,除了看展,更是一場感知的喚醒。 不只單向傳授 歡迎來做自然的學生  展覽背後的核心精神,來自靈鷲山開山住持、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倡導的「靈性生態」理念。他認為,人類與萬物之間是互濟共生的關係,要尊重物種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共同成就分享的世界。  宗博兒童館承襲這一理念策展,讓教育不再是單向傳授,而是彼此學習。在自然中成長的孩子,為小蛇立碑、為失足的熊默哀,用行動展現生命教育最深刻的樣貌。 現實的呼喚 從傷口出發的希望之路  特展第二區「與人類相遇」,設計互動區塊,包括:觀察動物標本、紀錄感受、討論生死觀,延伸自原住民德拉楠部落孩子的生活經驗。在部落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面對死亡不逃避、不害怕,以平靜和尊重看待一切生靈。這樣的態度,讓人反思:是否能像孩子一樣看見死亡裡的靈性?  在展覽最後區塊,觀眾將直視野生動物的真實處境,包括:路殺、棲地消失、獸鋏陷阱,這些殘酷是每日發生的生態哀歌。透過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野生動物救護紀錄影片,得以見證每一段從受傷到重返森林的歷程,看見保育人員的溫柔堅持與不言放棄,也看見:「保種」不是標本保存,而是人與自然重新建立關係的行動。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提問,是否曾凝視一隻標本,看牠斷裂的不只是肢體,而是人與自然的斷裂?又或是,看見重生的可能?她深切期盼,這次特展成為延續的生命教育行動,讓斷腳的小黑熊不再是悲劇,而是提醒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修補者。

「京城怪物」、「無法抗拒的他」還有「夫妻的世界」韓韶禧公開名場面點滴

【記者 Anasha 台北報導】  粉絲心心念念,韓流超絕美女神韓韶禧終於首次來台北舉辦「2025 HAN SO HEE 1ST FANMEETING WORLD...

孩子眼中的信仰森林 16位小小策展人宗博館綻放夏日光芒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今年暑假首度以「策展」為核心,舉辦為期4天的「2025山神獸策展營:來自森林的邀請」,邀請升小三至升小六的學童,踏上一場穿越動物、植物與信仰的探索旅程,並向親友導覽自己精心完成的展覽作品。這場充滿童趣與深意的營隊活動,成為宗博館暑期最具創意與教育意義的亮點。  原訂限額15位的營隊,因家長熱烈回響,共有16位學童參與。從7月23日至26日的4天中,整個博物館都是學習空間,小朋友徜徉朝聖步道、世界宗教展示大廳、生命之旅廳、宗博兒童館、特展展區、方寸之間等,不只是聆聽與觀察,更親自動手實作、布展、導覽,真實體驗一場「孩子為主角」的策展冒險。 動物、植物、世界觀 從玩樂中打開信仰的窗  「這是我為小黑熊做的家,裡面有浴缸、還有陽台。」站在最喜歡的作品旁,小小策展人侃侃而談。山神獸策展營藉由「動物躲貓貓」、「植物偵探」、「世界旅行家」三大主題設計,讓學童透過遊戲、解謎與團隊合作,進一步理解動物與植物在人類信仰中的角色,並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宗博館館藏與展品。  活動最後一天,宗博館舉行小小策展人導覽成果展,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化身「大樹奶奶」,到場為學童加油。16位學童身手持麥克風,有的驕傲、有的信心十足地向到場的家長介紹自己的作品與發想過程。「可以在瞭望塔上邊吃邊看風景。」「我做的是酷酷貓,大隻的是姊姊,小隻的是我,我像跟班躲在姐姐後面。」這些來自孩子心中的語言,彷彿讓整座博物館換了個眼光與呼吸節奏。 讓孩子看見世界 也讓世界看見孩子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員特別帶領學童製作3件作品,包括:瞭望塔、心中的風景、動物花窗,創作在宗博兒童館庇護所區展出至9月30日,讓這份創意與純真繼續綻放。另外提供世界宗教和諧卡、學習探索包與帆布袋等獎勵,延伸家庭參與的互動可能。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場讓信仰變得貼近,讓自己被世界傾聽的旅程,每位孩童都帶著一段嶄新記憶回家。  連續4天像森林巡邏員般默默觀察學童的館長馬幼娟表示,「孩子師法自然,我們則向孩子學習。」這次營隊不只是一次活動,更是對兒童生命教育與環境感知的一次實踐。孩子們在館內走訪、觀察細節、構思作品,再以各種天然複合媒材呈現想像中的世界,最終由他們親手布展、自己導覽、自己說故事。「自我成長」過程中,學會表達、思考與同理,也學會如何在多元信仰與自然共處的架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令人動容。  談論信仰與教育時,是否想過交給孩子來詮釋會是什麼模樣?多位家長對AI與科技主導的當前,宗博館選擇回到最純真的教育初心,用「策展」喚起孩子的內在靈性與創造力。紛紛讚賞這是與眾不同的營隊,更是一份給未來世代的信仰禮物。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