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肝小編
446 POSTS
Exclusive articles:
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
【記者 湯文宏 南投報導】
南投的李女士,年屆65歲,經常因輸尿管結石疼痛跑急診。儘管他曾多次就診於其他醫院或診所,治療效果卻不佳。經由親友介紹,他最終至南投基督教醫院泌尿科門診就醫。經過檢查和與患者深入討論後,醫師決定針對他的症狀進行「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手術沒有傷口,沒有導尿管,隔天就出院了,目前病患恢復情況良好,不會因結石疼痛再跑急診,李女士對手術結果感到相當滿意。
對於無症狀且較小顆的腎結石,我們可以採取定期追蹤而無需立即治療。若在追蹤過程中開始出現症狀(例如血尿或腰酸),或結石越來越大,或是產生一些併發症例如腎水腫或是腎盂腎炎,就要考慮更積極的處理。
傳統經皮腎造瘻取石手術通常會有較高的手術風險,例如穿刺部位嚴重出血,有可能需要輸血或甚至嚴重的需要進行血管栓塞,還有更嚴重的因穿刺造成其他器官受損。另外較長的住院天數與術後疼痛指數較高,都是此種手術的風險。另外因高齡化的原因,很多患者須長期服用抗凝血劑,停藥才能降低手術出血風險,但也增加了腦血管栓塞及靜脈栓塞的危險性。
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是一種相對安全,且沒有傷口的治療選擇,在泌尿外科領域的應用逐漸擴大。因為沒有傷口,所以大部分患者不需停用抗凝血劑。目前有更輕量化的內視鏡,更清楚的手術視野。另外,因為這種內視鏡為一次性使用,所以不會有消毒不完全感染的風險。在使用上因為每次手術都是使用全新的軟式輸尿管鏡,所以彎曲無死角,可以盡量將位於腎臟深處的結石清除乾淨。目前南投基督教醫院泌尿科有配合最新的軟式輸尿管鏡及雷射設備,期望能為更多患者提供服務。
九族文化村花季不間斷《紫戀薰衣草》萬株西班牙薰衣草浪漫奇蹟登場
【記者 湯文宏 南投報導】
九族櫻花祭剛結束,九族文化村花季卻還沒結束,因為緊接著還有全台灣最浪漫的薰衣草花季《紫戀薰衣草》接力讓少女心大噴發,這片媲美法國普羅旺斯的紫色花海,每年3、4月就在九族文化村的水沙連歐洲宮廷花園和西班牙海岸登場!數萬株紫色西班牙薰衣草和各色鮮豔繽紛的花卉都在薰衣草花園裡爭奇鬥艷,就是要你好好玩好好拍。美照還能上傳IG參加比賽拿獎金。
九族文化村表示,即日展開的「紫戀薰衣草」花季精彩不間斷,門票推出「紫戀薰衣草」花季優惠門票特價780元,還送日月潭纜車入園當日搭乘體驗,不僅有美麗的花海和精彩的遊樂設施一票玩到底,這段期間配合「紫戀薰衣草」園區還推出一系列活動,3/16~4/6期間紫戀3月音樂會讓你一秒像置身在歐洲花園的貴族,聆聽一場場精彩的音樂會,3/17這天更邀請情人一起穿上紫色情人裝參與闖關活動,完成指定動作即可獲得薰衣草專屬小禮物,3/18到3/24是萌萌寵物週,歡迎大家帶著毛小孩參加快閃活動,不只如此,4/7前來賞花拍美照上傳IG並標記#2024九族ig攝影比賽#九族文化村#紫戀薰衣草,即有機會獲得大獎,總獎金高達20萬元,快和情人、家人一起來九族文化村記錄下動人的回憶!
現在是薰衣草的花季,薰衣草語是「只要用力呼吸,就能看見奇蹟」,由於這些薰衣草都是九族文化村特選的西班牙薰衣草品種,必須在半年前就開始在海拔二千公尺的高山預先育苗,等到花芽分化後才移到山下,唯有如此遊客才能在這個時間奇蹟般地可以欣賞到這麼多薰衣草盛開,相當不容易。因此許人都會來這裡與另一半見證奇蹟。在這裡不用等長假花大錢出國,就能立即感受歐洲風情!
到訪歐洲花園,遊客可以選擇從日月潭到九族文化村或是驅車直達九族以後再去搭乘日月潭纜車,都是很方便的方式,尤其趁此春日乘著纜車,從湖上高空俯瞰,盡收一片湖光山色之美,輕鬆告別都市生活的塵囂,就從日月潭纜車的旅程開始,享受慢活時光,就可以來一場甜出汁、浪漫爆棚又有趣的一日遊。
目前佔地6公頃全台最大的歐式花園裡,數萬株的薰衣草和五顏六色的奇異花圃都已經進入盛開期,遊客徜徉於中央噴泉至走道中大片薰衣草花海美不勝收,在廣大的花園中,各式花卉交織出如詩如畫的美景,仿如置身於遠方的歐洲,可以讓身心靈好好深呼吸。拍完歐洲花園的花海美照後,別錯過「西班牙海岸」的美麗歐洲風情,欣賞巴賽隆納奇幻的建築風情,探索高第建築的神秘韻味,「西班牙海岸」區內還有最經典刺激的水上飄移激流泛舟「大漩渦」、30公尺高俯衝而下的「無敵艦隊」、愛的飛行船等遊樂設施,讓你與另一半共度一場西班牙海岸的奇妙冒險,感受極致歡樂!
九族文化村官網活動詳情請參考:https://www.nine.com.tw/page/activity/index.aspx?kind=2&lang=TW。
蘇丹紅事件襲捲各地 南投已下架13餘萬公斤產品
【記者 范至延 南投報導】
蘇丹紅食安風暴襲捲各地,南投縣長許淑華12日表示,事件發生後,南投縣政府立即展開緝查,至11日止已下架13萬多公斤,並持續進行查察工作,民眾如有誤食蘇丹紅辣椒粉,感到不適,除了應即就醫,可多喝水、多運動、多吃蔬果、不熬夜,可以排除身體毒素。
南投縣議會12日召開第20屆第7次臨時會,縣議會議長何盛豐表示,最近食安風暴再起,豬肉驗出瘦肉精,工業用染料致癌物「蘇丹紅」被摻入食品添加物,國內多家知名食品廠都有進貨,行銷遍及全台,引起民眾驚惶,請縣府主管機關加強稽查,嚴格取締,確保民眾食的安全。
食品安全攸關身體健康,也是民眾最關心的問題。許淑華縣長接受媒體訪問表示,縣府衛生局3月9日接獲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通報蘇丹紅問題後,隨即展開查察工作。
她表示,根據衛生局統計,截至3月11日計下架回收31項產品,共4萬8,290桶/罐/瓶/包,合計13萬7,166.205公斤,禁止使用販售,並請業者每日回報下架回收量,並由衛生局監督銷毀,對於業者控管已經達到一定效果。
許淑華說,民眾如有誤食蘇丹紅且感到不適時,除了就醫外,勿需過於緊張,建議多喝水、多運動,可以排除身體毒素。她表示,為了幫民眾健康把關,衛生局會針對蘇丹紅持續控管,請民眾放心。
龍抬頭,利他康養前埔南區店正式開幕
【記者 范至延 廈門報導】
2024年3月11日,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被稱為龍抬頭,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農耕文化中,「龍抬頭」象徵著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自古以來,人們將龍抬頭日視為祈求風調雨順、驅邪避災、納祥轉運的吉日。
在這個傳統的吉祥日子裡,迎來了利他健康社區康養連鎖機構前埔南區店(簡稱利他康養)的正式開業。儘管因雨天而取消了原定的腰鼓隊等戶外開業儀式,但有句話說「逢雨便是財」,象徵著好兆頭。廈門市科學養生協會執行會長兼利他健康創辦人林建忠,廈門科學養生協會副秘書長兼利他康養聯合創始人丁健益,以及其他貴賓,包括金融專家鄧清華、家族傳承專家高波等,都早早來到了門店。
上午9點31分,開幕儀式正式開始。首先,來賓們進行了自我介紹並表達了對利他康養前埔南區店開業的祝福。最後,由林建忠與姚金素共同為兩岸健康產業聯盟-會員驛站進行了揭牌儀式。
兩岸健康產業聯盟是由世界中醫協會傳承委員會、中國特效醫術傳承大國醫組委會、廈門市科學養生協會共同發起,致力於推動大健康產業的繁榮發展,為國人健康保駕護航,並為國家推薦大健康優質商品。會員驛站則是聯盟與社區居民之間最有效的連結窗口,通過驛站將優質商家的商品或服務直接送到國人家中,有效地進行社區健康科普和健康服務。
門市負責人姚金素女士介紹說,她之前經營傳統超市門市生意,曾同時開設過8家連鎖店。這次的社區康養店是她的第二次創業,她的目標是將利他康養擴展到廈門的各個社區,為全廈門社區居民的健康保駕護航。開幕期間,也準備了許多健康禮物贈予新顧客,希望大家有空能來門店坐坐。她期待著大家的光臨,並邀請大家將利他康養前埔南區店視為自己的家,常回來看看、聚聚。
原生花苗吸睛 南投分署公開民眾領苗喜好
【記者 李明達 南投報導】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12日延續植樹節傳統舉辦捐發票換樹苗活動,現場送出9,000株具景觀濟價值觀花樹苗,其中烏來杜鵑花色清新優雅、葉細如柳,獲得不少民眾青睞;而今年首次出現的小實女貞樹形清秀,也有部分愛好者。
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分署長李政賢12日表示,臺灣有許多原生種觀花植物,南投分署根據多年贈苗的經驗,發現民眾偏愛花色略紅的樹苗,如杜鵑、桃金孃,花具香味的山黃梔也有不少愛好者,至於花形優雅的小實女貞及厚葉石斑木,較吸引家有庭園者。每種樹種都有它的特殊性,只要適合自己住家的環境,都是好選擇,都歡迎民眾集點「樹」、多多種樹。
在公開民眾種樹愛好的同時,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也分享近幾年的造林變化。根據南投分署的統計資料顯示,分署轄區的海岸造林方式近十年已由傳統一次性造林,增加為多層次、多種類的複層林營造,利用不同時段增添適合的樹種,可減少強風及乾旱對樹木的危害。此外,分署近五年在濁水溪沿岸的國土綠網保育軸帶進行35公頃的生態造林,以團狀、點狀、行列等方式配置栽植車桑子、黃荊、羅氏鹽膚木、杜虹花及大頭茶等10餘種原生植物增加樹種多樣性,並搭配石虎活動廊道,減少除草次數,讓林業專業發揮保育成果。
Breaking
靈鷲山無生道場、聖山寺齊獲2025新北績優宗教團體之光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信仰是守護社會的重要力量!新北市政府為感謝宗教團體的無私奉獻,8月14日在多功能集會堂舉行「2025新北市績優宗教團體表揚大會」。靈鷲山無生道場與聖山寺深耕社會關懷、推廣靈性生態、教育與公益行動等,展現現代宗教新價值與跨界行動力,雙雙榮獲殊榮。
凝聚力量,照亮希望。今年表揚大會以「樂善不倦」為主題,分為:公益慈善、社會教化、個人奉獻、老人共餐、世代志工、銀髮俱樂部六大類,由新北市長侯友宜一一頒獎,表揚257家、512個獎項,與會代表齊聚一堂,相互交流,現場氣氛熱絡,洋溢暖暖感恩氛圍。
靈鷲山以「慈悲與禪」立宗風,秉持開山住持心道法師長期推廣的「靈性生態」、「愛地球,愛和平」理念,普利一切有情,以禪修、淨灘等實際行動落實宗教團體的社會責任,用創新、多元且貼近人心的方式,發揮宗教的正面影響力,表揚大會由靈鷲山教育院院長顯月法師、聖山寺監院懇慧法師代表出席領獎,貢寮區長柯建輝全程陪同。
靈鷲山無生道場2024年辦理許多活動,接引無數民眾,包括:新春祈福走春安定人心;青年佛門探索營啟發年輕世代的善念;「全球心寧靜運動」讓海內外師生學習情緒管理與內在覺察;大悲閉關回向生態永續;靈性生態課程與導覽深化「萬物為本」的理念,各類平安禪活動,讓民眾透過禪修回歸內在平靜,擴散安定能量至社會每個角落。
聖山寺舉辦「臘八送暖呷平安」深入社區傳遞溫暖,新春期間的香禪、抄經、品茗體驗,讓大眾在香韻茶香中感受心靈寧靜;母親節與考季結合的「佛腳抱抱浴佛報恩」,讓信眾在儀式中表達感恩、祈求平安與智慧;「淨灘愛地球」活動撿拾近千公斤垃圾;兒童營與文化教育活動持續開展,在下一代心中散播生態保育與人文素養的種子。
顯月法師表示,慈悲的力量來自每一份善念,感恩廣大善信一路相伴。每個人都像一顆發光的珠子,大家串連成「珠玉之網」,彼此連結、相互輝映,傳遞光明與希望。
斷腳小黑熊的生命故事 宗博兒童館特展感動延長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兒童館,正展出關於「修補」與「共好」的生命教育特展「不只一百種:保種計畫 II──當小黑熊與不同的生命相遇」。由於迴響熱烈,館方宣布將原訂展期延長至今年底,讓更多家庭、學校與教育者有機會來一趟靈性與環境交織的旅程。
從標本凝視生命 森林中的心靈旅程
本次展覽由宗博兒童館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作,展場以真實標本搭配感官互動設計,構築一座寓教於感的森林世界。以一隻來自雪山、歷經截肢重生的小黑熊真實故事為起點,這場展覽帶觀眾走進森林,與標本對話,與動物交換視角,重新思索「我們與其他生命的關係」。
一位家長表示,「孩子主動問說,為什麼這些動物會受傷?我們可以幫什麼忙嗎?」展場中的鏡面反射,不只看到外貌,也提醒每個人都是這片森林的「牽涉者」,除了看展,更是一場感知的喚醒。
不只單向傳授 歡迎來做自然的學生
展覽背後的核心精神,來自靈鷲山開山住持、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倡導的「靈性生態」理念。他認為,人類與萬物之間是互濟共生的關係,要尊重物種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共同成就分享的世界。
宗博兒童館承襲這一理念策展,讓教育不再是單向傳授,而是彼此學習。在自然中成長的孩子,為小蛇立碑、為失足的熊默哀,用行動展現生命教育最深刻的樣貌。
現實的呼喚 從傷口出發的希望之路
特展第二區「與人類相遇」,設計互動區塊,包括:觀察動物標本、紀錄感受、討論生死觀,延伸自原住民德拉楠部落孩子的生活經驗。在部落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面對死亡不逃避、不害怕,以平靜和尊重看待一切生靈。這樣的態度,讓人反思:是否能像孩子一樣看見死亡裡的靈性?
在展覽最後區塊,觀眾將直視野生動物的真實處境,包括:路殺、棲地消失、獸鋏陷阱,這些殘酷是每日發生的生態哀歌。透過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野生動物救護紀錄影片,得以見證每一段從受傷到重返森林的歷程,看見保育人員的溫柔堅持與不言放棄,也看見:「保種」不是標本保存,而是人與自然重新建立關係的行動。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提問,是否曾凝視一隻標本,看牠斷裂的不只是肢體,而是人與自然的斷裂?又或是,看見重生的可能?她深切期盼,這次特展成為延續的生命教育行動,讓斷腳的小黑熊不再是悲劇,而是提醒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修補者。
「京城怪物」、「無法抗拒的他」還有「夫妻的世界」韓韶禧公開名場面點滴
【記者 Anasha 台北報導】
粉絲心心念念,韓流超絕美女神韓韶禧終於首次來台北舉辦「2025 HAN SO HEE 1ST FANMEETING WORLD...
孩子眼中的信仰森林 16位小小策展人宗博館綻放夏日光芒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今年暑假首度以「策展」為核心,舉辦為期4天的「2025山神獸策展營:來自森林的邀請」,邀請升小三至升小六的學童,踏上一場穿越動物、植物與信仰的探索旅程,並向親友導覽自己精心完成的展覽作品。這場充滿童趣與深意的營隊活動,成為宗博館暑期最具創意與教育意義的亮點。
原訂限額15位的營隊,因家長熱烈回響,共有16位學童參與。從7月23日至26日的4天中,整個博物館都是學習空間,小朋友徜徉朝聖步道、世界宗教展示大廳、生命之旅廳、宗博兒童館、特展展區、方寸之間等,不只是聆聽與觀察,更親自動手實作、布展、導覽,真實體驗一場「孩子為主角」的策展冒險。
動物、植物、世界觀 從玩樂中打開信仰的窗
「這是我為小黑熊做的家,裡面有浴缸、還有陽台。」站在最喜歡的作品旁,小小策展人侃侃而談。山神獸策展營藉由「動物躲貓貓」、「植物偵探」、「世界旅行家」三大主題設計,讓學童透過遊戲、解謎與團隊合作,進一步理解動物與植物在人類信仰中的角色,並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宗博館館藏與展品。
活動最後一天,宗博館舉行小小策展人導覽成果展,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化身「大樹奶奶」,到場為學童加油。16位學童身手持麥克風,有的驕傲、有的信心十足地向到場的家長介紹自己的作品與發想過程。「可以在瞭望塔上邊吃邊看風景。」「我做的是酷酷貓,大隻的是姊姊,小隻的是我,我像跟班躲在姐姐後面。」這些來自孩子心中的語言,彷彿讓整座博物館換了個眼光與呼吸節奏。
讓孩子看見世界 也讓世界看見孩子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員特別帶領學童製作3件作品,包括:瞭望塔、心中的風景、動物花窗,創作在宗博兒童館庇護所區展出至9月30日,讓這份創意與純真繼續綻放。另外提供世界宗教和諧卡、學習探索包與帆布袋等獎勵,延伸家庭參與的互動可能。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場讓信仰變得貼近,讓自己被世界傾聽的旅程,每位孩童都帶著一段嶄新記憶回家。
連續4天像森林巡邏員般默默觀察學童的館長馬幼娟表示,「孩子師法自然,我們則向孩子學習。」這次營隊不只是一次活動,更是對兒童生命教育與環境感知的一次實踐。孩子們在館內走訪、觀察細節、構思作品,再以各種天然複合媒材呈現想像中的世界,最終由他們親手布展、自己導覽、自己說故事。「自我成長」過程中,學會表達、思考與同理,也學會如何在多元信仰與自然共處的架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令人動容。
談論信仰與教育時,是否想過交給孩子來詮釋會是什麼模樣?多位家長對AI與科技主導的當前,宗博館選擇回到最純真的教育初心,用「策展」喚起孩子的內在靈性與創造力。紛紛讚賞這是與眾不同的營隊,更是一份給未來世代的信仰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