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肝小編
446 POSTS
Exclusive articles:
實踐安寧在地化 健保署實地觀摩南投醫院居家安寧
【記者 李怡函 南投報導】中央健康保險署中區業務組丁增輝組長、賴大年專委及健保署同仁(25)日上午偕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黃馨葆醫師,來到南投進行安寧居家實地觀摩,與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居家安寧團隊及中心診所汪清榮譽理事長...
連結愛心與服務:南投縣迎來巨基環保捐贈的復康巴士
【記者 范至延 南投報導】
來自屏東縣的巨基環保公司,於22日慷慨捐贈一輛復康巴士給南投縣。南投縣長許淑華對此善舉表示衷心的感謝,讚揚巨基環保的社會關懷及公益熱情,相信這將為民眾帶來實質的幫助。
在一個簡潔的儀式上,巨基環保與宏青企業於22日上午在縣長辦公室捐出復康巴士。許淑華縣長代表接受了這份禮物,並以感謝狀回報。儀式後,她與嶄新的復康巴士一同在縣民廣場留下了紀念照片。
許淑華縣長回憶道,她與巨基環保董事長汪輝有著多年的深厚友誼。當提及社區長者的出行不便和長期照護車輛的需求時,巨基環保立即響應捐贈。為了這次活動,汪輝與家人於22日清晨從屏東出發,北上至南投,這份溫馨的舉動令人動容。
許淑華提到,南投地域廣闊,許多年輕人外出工作,留下許多老人家獨自在家。由於老人騎乘機車不便,再加上某些地區缺乏公共交通,使得就醫或復健變得困難。因此,縣府在過去一、二年間,依靠民間力量和政府資源的支持,逐步增加了復康巴士的數量,以改善長期照護的交通服務。
目前,南投縣擁有20輛溫馨巴士,主要為縣內的身心障礙者和老年人提供交通接送服務。此外,縣府也配合中央的長照2.0政策,為失能老人和身心障礙者提供專門的長照交通接送服務,並委託民間社會福利團體進行營運。截至113年3月,共有27個交通接送單位,運營著160輛車。許淑華縣長特別對巨基環保董事長的關懷表示感謝。
「復康巴士,助力社會弱勢!」、「復康巴士,為生活奮鬥者帶來便利!」巨基環保董事長汪輝表示,他與許淑華縣長相識逾20年。去年卡努颱風過後,南投遭受嚴重損害。在私下了解到南投的需求後,得知許淑華縣長希望幫助社會弱勢群體,他便決定捐出復康巴士。他呼籲,希望社會各界能夠財力支持、力量相助,共同扶持弱勢群體。汪輝還當面向許淑華縣長承諾,如果明年仍有需求,他們願意繼續提供協助。
人美心善護理師 捐髮助癌友
【記者 李清花 南投報導】
人美心善的白衣天使!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百合馨房(門診化療室)陳姓護理師不僅在工作上為癌症病人盡心提供專業服務,還剪去留了近2年的及腰長髮,捐給癌症希望基金會,盼能夠製作成假髮幫助癌症病友。
南投醫院百合馨房(門診化療室)護理師平時的工作內容,是在協助癌症病人接受化學治療、輸血、打點滴等醫療服務,另外也會陪伴正在進行化療的病人到洗手間,避免如廁造成跌倒或輸液架傾斜的風險。
陳護理師相當低調,她表示原本想要透過捐血助人,無奈因為貧血未能如願,因此萌生捐髮的念頭,維持不染不燙多年,此次已經是第三次捐髮,未來也會持續把頭髮捐出助人。平易近人的她深得患者們的喜歡,近日就有眼尖的患者發現陳護理師剪髮,在得知剪髮理由是打算捐出之後,有病友說:「覺得感人,有被鼓勵到。」
癌症治療期間除了身體病痛,還可能面臨掉髮的狀況,外觀的改變可能會使癌症病友產生相當大的心理壓力,而合適的假髮可以提升自信心,陪伴癌友度過化療期間的落髮期。
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捐頭髮不是工作上的專業要求,是同仁體恤病人的治療副作用,發自內心去多做的善事。護理師的工作忙碌,長處在高壓環境,許多人最低標就是把份內工作完成,但陳護理師除了把工作做好,還願意額外為病人付出,以這位同仁為榮,也呼籲大家一起響應公益,讓愛延續。
在梨鄉裡遇見綠色農場 新埔南平食農場域長幼共學 獲優良農建獎優等青睞
【記者 劉婷 新竹報導】
新竹新埔不僅是著名的梨鄉和柿鄉,更是居民樂活、遊客樂遊的開心農場!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大墩山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及新竹縣新埔鎮南平社區共同合作,攜手整理社區荒地,翻轉重生為結合綠色照顧、食農教育、農村體驗等多元機能的綠色農場,串聯在地旅遊軸線,展現社區產業新價值,一舉榮獲112年度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設施類優等殊榮!
神農大帝庇佑的梨鄉 綠色農場食農、綠照都兼顧
大墩山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嚴國維總幹事表示,大墩山區域內南平、北平及旱坑三個里的中心點,本是一塊因世代更迭無法耕作而荒廢的土地。感謝地主成全及農村再生的幫忙,重新規劃並引入渠水灌溉,如今已是生意盎然的綠色農場!搭配上社區綠色照顧計畫,不僅讓居民有一片安全舒適的園地可以澆菜、挑菜、打嘴鼓,一同參與的長者們也更有活力。再加上植物醫生講解與食農教育體驗活動,吸引了許多科技家庭帶著孩子走進社區、親近土地,搭配假日市集與展演活動,讓場域更加熱鬧與活化。
復興傳統田園農業地景 友善設計打造全齡樂活場域
農村水保署臺北分署蔡金龍分署長說明,新埔鎮南平社區綠色農場融合文化傳承、生態平衡與環境永續等理念設計打造。過往每逢下雨便易崩落的邊坡,導入傳統砌石工藝修復,以保有空隙的「六圍砌」排列疊砌,兼具排水及保護坡趾功能。農場則採用塊狀分區、高低不同的菜園設計,營造出豐富且趣味的農業地景,搭配引流鄰近野溪水源的四個生態池,藉由漿砌石淨水池及縱橫交錯的溝渠灌溉四季農作,除強化水資源循環的多元應用,也提供鄰近次生林生物汲水,更發揮「藏水於農」的調節效益。
環境友善產業共推廣 創造綠色旅遊新商機
農村水保署李鎮洋署長表示,綠色農場從食育、在地經濟及環境生態等面向實踐永續發展,透過生活化、易親近的場域,使食農教育落實於社區日常,現已成為鄰近北平國小及華德福國小最佳的戶外學習教室。期盼未來場域能緊密串聯休閒農業區內的柿染坊、柿餅園、香草園及仙人掌園等產業資源,帶給遊客更多元、豐富且深度的農村體驗。邀請國人一同走進九降風孕育的新埔,親自感受自然與土地帶來的療育力。(導覽體驗請上大墩山休閒農業區FB粉絲專頁查詢)
南投縣救國團挽袖捐血 號召百位民眾挹注醫療量能
【記者 范至延 南投報導】
南投縣「義工有愛、熱血台灣」萬人捐血活動巡迴列車開跑,繼3月份由南投縣真善美聯誼會揭開序幕後,緊接著由南投市團委會以及工商青年社會服務隊分別於4月13日(星期六)、4月18日(星期四)於南投捐血室接棒辦理,結合南投縣議員林儒暘服務處、中農粉絲有限公司、高慶泉股份有限公司、冠福汽車檢驗廠共同呼籲民眾關注血液庫存量,義工伙伴主動捲起衣袖,以實際行動獻出愛心,2場活動捐血數逾250袋。
南投縣救國團每年皆號召所屬各鄉鎮市團委會,定期於縣內辦理巡迴捐血活動,以實際行動支持醫療量能,3月份起至今已累計捐血數362袋,未來也將在南投、竹山、埔里、魚池接力辦理,讓「捐血一袋,救人一命」不只是口號,民眾亦可持續支持公益捐血活動,讓愛心在社會上遍地開花。
此次活動藉由社群媒體的宣傳以及義工伙伴自發性的號召,吸引了數百位民眾紛紛挽袖捐血、獻出愛心;現場備有精美禮品回饋每位熱血民眾,捐贈250cc可獲得茶葉禮盒、面膜、禮券200元等,捐贈500cc則再加碼禮券200元及紀念品,平均每位捐血者可獲5款精美禮品,現場更有義工伙伴們熱心服務,從捐血前的身體數值測量,到表單填寫及捐血後的禮品贈送,皆有貼心引導及協助,讓整個流程更加順暢;參加捐血活動的林小姐表示,捐血不但可促進新陳代謝,亦可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目前持續固定捐血約50次,7月份還會再次捐血、響應公益。
救國團南投縣團委會總幹事李明組說道,感謝各界企業及義工伙伴支持捐血活動,救國團長期以來遵循「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持續投入社會公益,5月21日將在竹山克明宮接續辦理捐血活動,期盼透過活動拋磚引玉,喚起民眾共同響應捐血,為社會挹注幸福能量。
Breaking
靈鷲山無生道場、聖山寺齊獲2025新北績優宗教團體之光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信仰是守護社會的重要力量!新北市政府為感謝宗教團體的無私奉獻,8月14日在多功能集會堂舉行「2025新北市績優宗教團體表揚大會」。靈鷲山無生道場與聖山寺深耕社會關懷、推廣靈性生態、教育與公益行動等,展現現代宗教新價值與跨界行動力,雙雙榮獲殊榮。
凝聚力量,照亮希望。今年表揚大會以「樂善不倦」為主題,分為:公益慈善、社會教化、個人奉獻、老人共餐、世代志工、銀髮俱樂部六大類,由新北市長侯友宜一一頒獎,表揚257家、512個獎項,與會代表齊聚一堂,相互交流,現場氣氛熱絡,洋溢暖暖感恩氛圍。
靈鷲山以「慈悲與禪」立宗風,秉持開山住持心道法師長期推廣的「靈性生態」、「愛地球,愛和平」理念,普利一切有情,以禪修、淨灘等實際行動落實宗教團體的社會責任,用創新、多元且貼近人心的方式,發揮宗教的正面影響力,表揚大會由靈鷲山教育院院長顯月法師、聖山寺監院懇慧法師代表出席領獎,貢寮區長柯建輝全程陪同。
靈鷲山無生道場2024年辦理許多活動,接引無數民眾,包括:新春祈福走春安定人心;青年佛門探索營啟發年輕世代的善念;「全球心寧靜運動」讓海內外師生學習情緒管理與內在覺察;大悲閉關回向生態永續;靈性生態課程與導覽深化「萬物為本」的理念,各類平安禪活動,讓民眾透過禪修回歸內在平靜,擴散安定能量至社會每個角落。
聖山寺舉辦「臘八送暖呷平安」深入社區傳遞溫暖,新春期間的香禪、抄經、品茗體驗,讓大眾在香韻茶香中感受心靈寧靜;母親節與考季結合的「佛腳抱抱浴佛報恩」,讓信眾在儀式中表達感恩、祈求平安與智慧;「淨灘愛地球」活動撿拾近千公斤垃圾;兒童營與文化教育活動持續開展,在下一代心中散播生態保育與人文素養的種子。
顯月法師表示,慈悲的力量來自每一份善念,感恩廣大善信一路相伴。每個人都像一顆發光的珠子,大家串連成「珠玉之網」,彼此連結、相互輝映,傳遞光明與希望。
斷腳小黑熊的生命故事 宗博兒童館特展感動延長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兒童館,正展出關於「修補」與「共好」的生命教育特展「不只一百種:保種計畫 II──當小黑熊與不同的生命相遇」。由於迴響熱烈,館方宣布將原訂展期延長至今年底,讓更多家庭、學校與教育者有機會來一趟靈性與環境交織的旅程。
從標本凝視生命 森林中的心靈旅程
本次展覽由宗博兒童館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作,展場以真實標本搭配感官互動設計,構築一座寓教於感的森林世界。以一隻來自雪山、歷經截肢重生的小黑熊真實故事為起點,這場展覽帶觀眾走進森林,與標本對話,與動物交換視角,重新思索「我們與其他生命的關係」。
一位家長表示,「孩子主動問說,為什麼這些動物會受傷?我們可以幫什麼忙嗎?」展場中的鏡面反射,不只看到外貌,也提醒每個人都是這片森林的「牽涉者」,除了看展,更是一場感知的喚醒。
不只單向傳授 歡迎來做自然的學生
展覽背後的核心精神,來自靈鷲山開山住持、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倡導的「靈性生態」理念。他認為,人類與萬物之間是互濟共生的關係,要尊重物種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共同成就分享的世界。
宗博兒童館承襲這一理念策展,讓教育不再是單向傳授,而是彼此學習。在自然中成長的孩子,為小蛇立碑、為失足的熊默哀,用行動展現生命教育最深刻的樣貌。
現實的呼喚 從傷口出發的希望之路
特展第二區「與人類相遇」,設計互動區塊,包括:觀察動物標本、紀錄感受、討論生死觀,延伸自原住民德拉楠部落孩子的生活經驗。在部落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面對死亡不逃避、不害怕,以平靜和尊重看待一切生靈。這樣的態度,讓人反思:是否能像孩子一樣看見死亡裡的靈性?
在展覽最後區塊,觀眾將直視野生動物的真實處境,包括:路殺、棲地消失、獸鋏陷阱,這些殘酷是每日發生的生態哀歌。透過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野生動物救護紀錄影片,得以見證每一段從受傷到重返森林的歷程,看見保育人員的溫柔堅持與不言放棄,也看見:「保種」不是標本保存,而是人與自然重新建立關係的行動。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提問,是否曾凝視一隻標本,看牠斷裂的不只是肢體,而是人與自然的斷裂?又或是,看見重生的可能?她深切期盼,這次特展成為延續的生命教育行動,讓斷腳的小黑熊不再是悲劇,而是提醒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修補者。
「京城怪物」、「無法抗拒的他」還有「夫妻的世界」韓韶禧公開名場面點滴
【記者 Anasha 台北報導】
粉絲心心念念,韓流超絕美女神韓韶禧終於首次來台北舉辦「2025 HAN SO HEE 1ST FANMEETING WORLD...
孩子眼中的信仰森林 16位小小策展人宗博館綻放夏日光芒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今年暑假首度以「策展」為核心,舉辦為期4天的「2025山神獸策展營:來自森林的邀請」,邀請升小三至升小六的學童,踏上一場穿越動物、植物與信仰的探索旅程,並向親友導覽自己精心完成的展覽作品。這場充滿童趣與深意的營隊活動,成為宗博館暑期最具創意與教育意義的亮點。
原訂限額15位的營隊,因家長熱烈回響,共有16位學童參與。從7月23日至26日的4天中,整個博物館都是學習空間,小朋友徜徉朝聖步道、世界宗教展示大廳、生命之旅廳、宗博兒童館、特展展區、方寸之間等,不只是聆聽與觀察,更親自動手實作、布展、導覽,真實體驗一場「孩子為主角」的策展冒險。
動物、植物、世界觀 從玩樂中打開信仰的窗
「這是我為小黑熊做的家,裡面有浴缸、還有陽台。」站在最喜歡的作品旁,小小策展人侃侃而談。山神獸策展營藉由「動物躲貓貓」、「植物偵探」、「世界旅行家」三大主題設計,讓學童透過遊戲、解謎與團隊合作,進一步理解動物與植物在人類信仰中的角色,並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宗博館館藏與展品。
活動最後一天,宗博館舉行小小策展人導覽成果展,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化身「大樹奶奶」,到場為學童加油。16位學童身手持麥克風,有的驕傲、有的信心十足地向到場的家長介紹自己的作品與發想過程。「可以在瞭望塔上邊吃邊看風景。」「我做的是酷酷貓,大隻的是姊姊,小隻的是我,我像跟班躲在姐姐後面。」這些來自孩子心中的語言,彷彿讓整座博物館換了個眼光與呼吸節奏。
讓孩子看見世界 也讓世界看見孩子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員特別帶領學童製作3件作品,包括:瞭望塔、心中的風景、動物花窗,創作在宗博兒童館庇護所區展出至9月30日,讓這份創意與純真繼續綻放。另外提供世界宗教和諧卡、學習探索包與帆布袋等獎勵,延伸家庭參與的互動可能。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場讓信仰變得貼近,讓自己被世界傾聽的旅程,每位孩童都帶著一段嶄新記憶回家。
連續4天像森林巡邏員般默默觀察學童的館長馬幼娟表示,「孩子師法自然,我們則向孩子學習。」這次營隊不只是一次活動,更是對兒童生命教育與環境感知的一次實踐。孩子們在館內走訪、觀察細節、構思作品,再以各種天然複合媒材呈現想像中的世界,最終由他們親手布展、自己導覽、自己說故事。「自我成長」過程中,學會表達、思考與同理,也學會如何在多元信仰與自然共處的架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令人動容。
談論信仰與教育時,是否想過交給孩子來詮釋會是什麼模樣?多位家長對AI與科技主導的當前,宗博館選擇回到最純真的教育初心,用「策展」喚起孩子的內在靈性與創造力。紛紛讚賞這是與眾不同的營隊,更是一份給未來世代的信仰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