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肝小編
446 POSTS
Exclusive articles:
縣府規劃於農工商會展中心興建美術館
【記者 范至延 南投報導】
南投藝文展演空間老舊,文化局及演藝廳已四十年。縣長許淑華22日表示,縣府選定在南投縣農工商會展中心興建縣立美術館,未來提供展演舞台,希望引進更多藝文團體,也讓鄉親看到更多藝術作品。
縣議會定期會縣政總質詢,有縣議員提出藝術展演空間問題,許縣長作成上述回應。
許縣長表示,文化局及其演藝廳,已經40年,很多鄉親及藝文界人士建議,希望能有更好的展演場地。去年開始,縣府會勘幾個地方,認為會展中心適合,因為縣府舉辦燈會活動,一些商展的活動都在那邊,加上腹地足夠等條件,可做為縣立美術館興預定地。
許縣長指出,文化局初步規劃,會展中心未來將保留,規劃再增建2棟建築,包括一棟藝文中心、一棟演藝廳,建構全新的南投藝文發展空間。至於知名歌手及團體舉辦大型演唱會,還是室外比較好。
許縣長表示,每一項建設,須優先考量在地需求,現在是中部生活圈,台中有洲際棒球場,難道南投也要蓋一個?如何避免淪為蚊子館,或是使用率不高問題,必須務實考慮。
南投有很多藝術家,文化發展興盛。許縣長強調,縣府規劃縣立美術館,希望未來引進更多優質的、不同的藝文團體,也讓鄉親看到藝術家們的作品,提供在地藝術家更好的展演空間。
許縣長表示,南投除了傳統文化藝術,很多年輕人的漫畫作品,藝文創作,也值得努力找出來,讓他們有發揮的舞台;興建縣立美術館後,國外的好的作品,也都有機會帶進南投,一步一步朝向宜居城市邁進,南投生活機能,不管是在美術、教育、文化,也都能顯著提升。
澎湖縣國民中小學112學年度藝術深耕靜態成果展
【記者 吳汉汝 澎湖報導】
一年一度「澎湖縣國民中小學藝術深耕靜態成果展」於113年5月17日上午10時在澎湖縣文化局文馨畫廊舉辦開幕剪綵,主辦單位澎湖縣政府教育處林長安處長代表陳縣長出席、以及協辦單位文化局洪棟霖局長、澎湖縣議會陳毓仁議長、許國政議員、蘇育德議員、張仁和議員、各界來賓以及推動藝術深耕計畫的校長及師長們,都共同出席給予學子們鼓勵。
本次藝術深耕靜態成果展期自113年5月17日起至5月31日止,由馬公國中負責展場總規劃,以及本縣112學年度申辦藝術深耕視覺藝術類別的學校-望安國中、馬公國小、文光國小、五德國小、嵵裡國小、隘門國小、沙港國小、中屯國小、鳥嶼國小、竹灣國小、望安國小、將軍國小、雙湖國小等13校共同展出學生作品。
開幕活動首先由馬公國中國樂團進行演出,在優美的旋律中揭開本次展覽的序曲,隨後播放開幕影片,讓現場來賓師生透過教學剪影進一步了解參展學校推動藝術深耕的情形,最後由出席的學生為來賓導覽作品,各校透過聯合成果展示的機會,增進校際之間的觀摩與交流、推廣學校教學成果。
本次展出種類包含水墨、書法、浮雕、兒童畫、素描、蠟筆、雕刻版畫、輕黏土、陶藝、金工、魚網編織、平面設計與複合媒材創作等,內容結合生活與在地特色,展現出學生多元、活潑、創意的藝術學習成果。
教育處表示,為提升偏鄉藝術教育品質,澎湖縣自97年以來開始推動藝術教學深耕,引進藝術家或專業藝文團體駐校進行教學,不只學子直接獲益,同時也提升學校師資的專業知能,在此除了肯定師生與藝術家的共同努力,也敬邀各界鄉親、家長撥冗前往觀展,享受視覺的豐盛饗宴,也給我們的學子們鼓勵!
本次開幕播放的教學剪影已同步上網,歡迎鄉親掃描QRCODE或網址觀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K2nZGZEXMU。
2024南島嘻樂園「跳舞吧!屏東」本週末屏菸登場
【記者 范丞佑 屏東報導】
想體驗嘻哈潮流嗎?2024南島嘻樂園「跳舞吧!屏東」,5月25日、26日上午10點在屏菸1936文化基地熱鬧登場,活動邀請10位嘻哈知名師資,進行不同風格的舞蹈課程,邀請大小朋友一起跳起來,跟著音樂快樂舞動。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表示,隨著嘻哈文化逐漸躍上主流,除了在二月間舉辦的大武門音樂祭,今年與屏東縣流行與街頭舞蹈藝術推廣協會合作,邁入第二屆的「南島嘻樂園」系列活動,將以嘻哈四大元素─舞蹈、DJ、饒舌、塗鴉,結合街舞battle賽事、饒舌及排舞賽事、音樂派對、舞蹈課程、文化講座等,將嘻哈文化以更平易近人的形式與大眾分享。
首場活動「跳舞吧!屏東」,邀請10位全台知名師資,以輕鬆上手的方式,進行HIP HOP、LOCKING、WAACKING等街舞課程教學,並由專業舞者進行南島舞短視頻舞蹈教學,讓參與民眾現場學習後錄製成短影音,上傳個人臉書、IG秀舞技,另也安排運動知識相關的靜態課程,不限年齡,由小到老都能一同學習,打造全齡參與的舞蹈派對。
除了各種嘻哈元素的賽事、課程、藝文展覽及精彩演出外,活動當天亦推出多元餐飲市集,民眾參與活動還有機會獲得100元的市集兌換券。部分講座及賽事名額有限,請提前至活動網頁:https://reurl.cc/9v76eV報名,歡迎民眾前來體驗一場大滿貫的嘻哈旅程。相關活動資訊請至屏菸官網、臉書查詢。
設置防災公園 草屯鳥嘴潭列入規劃
【記者 李怡函 南投報導】
最近天搖地動,搖得人惶惶,經歷九二一大地震的南投人,感受特別深。縣長許淑華17日表示,草屯烏溪鳥嘴潭人工湖即將完工,鳥嘴潭腹地夠大,適合設置防災公園,並做為示範區,縣府將朝這個方向規劃辦理。
南投縣議會定期會縣政總質詢,17日由縣議員黃世芳、林友友、蔡孟娥、戴世詮、張婉慈、唐曉棻、吳國昌、張秀枝聯合質詢。對於最近頻頻發生地震,林友友建議縣府,可比照其他縣市,設置具有維生及收容功能的防災公園。
許縣長表示,隨著全民防災意識提高,規劃地震及災變避難所,保障民眾安全,地點除了室內空間之外,還有戶外也可以使用,並具有永續等條件。
許縣長指出,今年四月間,縣府和中央在即將完工的草屯鳥嘴潭舉辦民安演習,經實地演練,草屯鳥嘴潭腹地夠大,除了可以打造公園,周邊做為教育園區,未來的防災公園,是可以用這個點做為示範。
防災需要教育,許縣長說,防災避難空間,不管是室內或戶外,都需要基本的防災知識和技能,鳥嘴潭人工湖完工後,可以朝防災公園方向規劃外,正在鄉鎮興建的共融公園,也可導入防災概念,讓民眾安心。
承先啟後、再創新猷 海巡署新任署長張忠龍上任
【記者 劉夢緣 台中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21日舉行新任署長布達典禮,典禮由海洋委員會管碧玲主任委員蒞臨主持,並在海巡署及所屬機關200多名同仁及其寶眷的見證下圓滿完成。
海委會管主任委員表示,海巡署歷經兩任具海軍背景的署長,感謝李仲威前主委及周美伍前署長在過去八年間為海巡注入海軍的文化及元素,使海軍和海巡肩並肩攜手捍衛海疆,兩位前署長任內不僅致力於人才的培育,更致力推動「三安—國安、治安、平安」及「四海—海洋汙染防治、海洋廢棄物治理、海洋生物保育、海洋產業發展」的政策,將海巡署打造成捍衛海疆、維護國家主權的強大勁旅。今天任命張署長為海委會常務副主委兼海巡署署長,將偕同另兩位副主委共同領航海巡、海保及兩岸事務。
海洋委員會管主任委員在致詞中更提到,今天是由「海巡人掌海巡」的歷史性時刻,海巡署成立24年以來,終於在海巡體系下,培養出「海巡人」—新任張忠龍署長,並介紹張署長在海巡署任職超過18年,曾任海巡署勤指中心主任、巡防處長、情報處長、偵防分署長、中部分署長及副署長等職務,歷練十分完整,同時張署長也是海委會常務副主委,未來在各項工作都要無縫接軌,也期望海巡署全體同仁在張署長豐富的經歷和卓越的領導之下,延續優良的海巡文化。
在典禮中,管主任委員更表示,自擔任海委會主任委員以來,多次期勉各位海巡同仁在海上乘風破浪之時,更要「精準執法」落實我國的法律秩序,也期待海巡署朝向專業發展,在人才的培育及裝備的籌補,都要有前瞻的思考,落實新政府團隊「行動創新.AI內閣」的施政理想,全力推動成熟的政策,照顧好基層同仁,管主委也將積極為海巡同仁爭取最好的待遇、資源和裝備。
最後,管主任委員除向全體同仁表達感謝之意,更期勉每一位海巡同仁應對自己的職責感到驕傲,將「國家、責任、榮譽」化為工作信念,付諸實際行動,並支持新任署長一起攜手再創佳績!
Breaking
靈鷲山無生道場、聖山寺齊獲2025新北績優宗教團體之光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信仰是守護社會的重要力量!新北市政府為感謝宗教團體的無私奉獻,8月14日在多功能集會堂舉行「2025新北市績優宗教團體表揚大會」。靈鷲山無生道場與聖山寺深耕社會關懷、推廣靈性生態、教育與公益行動等,展現現代宗教新價值與跨界行動力,雙雙榮獲殊榮。
凝聚力量,照亮希望。今年表揚大會以「樂善不倦」為主題,分為:公益慈善、社會教化、個人奉獻、老人共餐、世代志工、銀髮俱樂部六大類,由新北市長侯友宜一一頒獎,表揚257家、512個獎項,與會代表齊聚一堂,相互交流,現場氣氛熱絡,洋溢暖暖感恩氛圍。
靈鷲山以「慈悲與禪」立宗風,秉持開山住持心道法師長期推廣的「靈性生態」、「愛地球,愛和平」理念,普利一切有情,以禪修、淨灘等實際行動落實宗教團體的社會責任,用創新、多元且貼近人心的方式,發揮宗教的正面影響力,表揚大會由靈鷲山教育院院長顯月法師、聖山寺監院懇慧法師代表出席領獎,貢寮區長柯建輝全程陪同。
靈鷲山無生道場2024年辦理許多活動,接引無數民眾,包括:新春祈福走春安定人心;青年佛門探索營啟發年輕世代的善念;「全球心寧靜運動」讓海內外師生學習情緒管理與內在覺察;大悲閉關回向生態永續;靈性生態課程與導覽深化「萬物為本」的理念,各類平安禪活動,讓民眾透過禪修回歸內在平靜,擴散安定能量至社會每個角落。
聖山寺舉辦「臘八送暖呷平安」深入社區傳遞溫暖,新春期間的香禪、抄經、品茗體驗,讓大眾在香韻茶香中感受心靈寧靜;母親節與考季結合的「佛腳抱抱浴佛報恩」,讓信眾在儀式中表達感恩、祈求平安與智慧;「淨灘愛地球」活動撿拾近千公斤垃圾;兒童營與文化教育活動持續開展,在下一代心中散播生態保育與人文素養的種子。
顯月法師表示,慈悲的力量來自每一份善念,感恩廣大善信一路相伴。每個人都像一顆發光的珠子,大家串連成「珠玉之網」,彼此連結、相互輝映,傳遞光明與希望。
斷腳小黑熊的生命故事 宗博兒童館特展感動延長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兒童館,正展出關於「修補」與「共好」的生命教育特展「不只一百種:保種計畫 II──當小黑熊與不同的生命相遇」。由於迴響熱烈,館方宣布將原訂展期延長至今年底,讓更多家庭、學校與教育者有機會來一趟靈性與環境交織的旅程。
從標本凝視生命 森林中的心靈旅程
本次展覽由宗博兒童館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作,展場以真實標本搭配感官互動設計,構築一座寓教於感的森林世界。以一隻來自雪山、歷經截肢重生的小黑熊真實故事為起點,這場展覽帶觀眾走進森林,與標本對話,與動物交換視角,重新思索「我們與其他生命的關係」。
一位家長表示,「孩子主動問說,為什麼這些動物會受傷?我們可以幫什麼忙嗎?」展場中的鏡面反射,不只看到外貌,也提醒每個人都是這片森林的「牽涉者」,除了看展,更是一場感知的喚醒。
不只單向傳授 歡迎來做自然的學生
展覽背後的核心精神,來自靈鷲山開山住持、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倡導的「靈性生態」理念。他認為,人類與萬物之間是互濟共生的關係,要尊重物種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共同成就分享的世界。
宗博兒童館承襲這一理念策展,讓教育不再是單向傳授,而是彼此學習。在自然中成長的孩子,為小蛇立碑、為失足的熊默哀,用行動展現生命教育最深刻的樣貌。
現實的呼喚 從傷口出發的希望之路
特展第二區「與人類相遇」,設計互動區塊,包括:觀察動物標本、紀錄感受、討論生死觀,延伸自原住民德拉楠部落孩子的生活經驗。在部落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面對死亡不逃避、不害怕,以平靜和尊重看待一切生靈。這樣的態度,讓人反思:是否能像孩子一樣看見死亡裡的靈性?
在展覽最後區塊,觀眾將直視野生動物的真實處境,包括:路殺、棲地消失、獸鋏陷阱,這些殘酷是每日發生的生態哀歌。透過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野生動物救護紀錄影片,得以見證每一段從受傷到重返森林的歷程,看見保育人員的溫柔堅持與不言放棄,也看見:「保種」不是標本保存,而是人與自然重新建立關係的行動。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提問,是否曾凝視一隻標本,看牠斷裂的不只是肢體,而是人與自然的斷裂?又或是,看見重生的可能?她深切期盼,這次特展成為延續的生命教育行動,讓斷腳的小黑熊不再是悲劇,而是提醒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修補者。
「京城怪物」、「無法抗拒的他」還有「夫妻的世界」韓韶禧公開名場面點滴
【記者 Anasha 台北報導】
粉絲心心念念,韓流超絕美女神韓韶禧終於首次來台北舉辦「2025 HAN SO HEE 1ST FANMEETING WORLD...
孩子眼中的信仰森林 16位小小策展人宗博館綻放夏日光芒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今年暑假首度以「策展」為核心,舉辦為期4天的「2025山神獸策展營:來自森林的邀請」,邀請升小三至升小六的學童,踏上一場穿越動物、植物與信仰的探索旅程,並向親友導覽自己精心完成的展覽作品。這場充滿童趣與深意的營隊活動,成為宗博館暑期最具創意與教育意義的亮點。
原訂限額15位的營隊,因家長熱烈回響,共有16位學童參與。從7月23日至26日的4天中,整個博物館都是學習空間,小朋友徜徉朝聖步道、世界宗教展示大廳、生命之旅廳、宗博兒童館、特展展區、方寸之間等,不只是聆聽與觀察,更親自動手實作、布展、導覽,真實體驗一場「孩子為主角」的策展冒險。
動物、植物、世界觀 從玩樂中打開信仰的窗
「這是我為小黑熊做的家,裡面有浴缸、還有陽台。」站在最喜歡的作品旁,小小策展人侃侃而談。山神獸策展營藉由「動物躲貓貓」、「植物偵探」、「世界旅行家」三大主題設計,讓學童透過遊戲、解謎與團隊合作,進一步理解動物與植物在人類信仰中的角色,並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宗博館館藏與展品。
活動最後一天,宗博館舉行小小策展人導覽成果展,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化身「大樹奶奶」,到場為學童加油。16位學童身手持麥克風,有的驕傲、有的信心十足地向到場的家長介紹自己的作品與發想過程。「可以在瞭望塔上邊吃邊看風景。」「我做的是酷酷貓,大隻的是姊姊,小隻的是我,我像跟班躲在姐姐後面。」這些來自孩子心中的語言,彷彿讓整座博物館換了個眼光與呼吸節奏。
讓孩子看見世界 也讓世界看見孩子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員特別帶領學童製作3件作品,包括:瞭望塔、心中的風景、動物花窗,創作在宗博兒童館庇護所區展出至9月30日,讓這份創意與純真繼續綻放。另外提供世界宗教和諧卡、學習探索包與帆布袋等獎勵,延伸家庭參與的互動可能。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場讓信仰變得貼近,讓自己被世界傾聽的旅程,每位孩童都帶著一段嶄新記憶回家。
連續4天像森林巡邏員般默默觀察學童的館長馬幼娟表示,「孩子師法自然,我們則向孩子學習。」這次營隊不只是一次活動,更是對兒童生命教育與環境感知的一次實踐。孩子們在館內走訪、觀察細節、構思作品,再以各種天然複合媒材呈現想像中的世界,最終由他們親手布展、自己導覽、自己說故事。「自我成長」過程中,學會表達、思考與同理,也學會如何在多元信仰與自然共處的架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令人動容。
談論信仰與教育時,是否想過交給孩子來詮釋會是什麼模樣?多位家長對AI與科技主導的當前,宗博館選擇回到最純真的教育初心,用「策展」喚起孩子的內在靈性與創造力。紛紛讚賞這是與眾不同的營隊,更是一份給未來世代的信仰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