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名家齊聚「2024祥龍獻瑞國際藝術聯展」

Date:

【記者 Anasha、張和坤 新北市報導】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為持續傳承積累新北市藝術能量與中華文耀文教經貿交流協會及百位藝術家共同策辦2024「中華文耀・甲辰之美・祥龍獻瑞國際藝術聯展」,展覽於新北市藝文中心(第一、二、三展覽室)展出,多元媒材創作作品包括來自臺灣、中國、南韓、澳洲和新加坡150件水墨、油畫、水彩、雕塑、陶藝、攝影等,呈現本地藝術與世界接軌,傳統與現代融合之美。13日開幕儀式中,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文化局局長張䕒育、多位中央與地方民意代表與創會顧問、將軍、各界名人與參展藝術家共聚一堂,場面熱烈,為一年一度的跨會書畫大展營造發展契機,備受矚目。現場進行創作揮毫,劉副市長、立委羅明才也提筆與多位畫家在畫布上盡情揮灑。市府表示,此次國際聯展推廣發揚藝術創作能量,讓在地與外地藝術交流切磋、相互觀摩學習,實屬難能可貴。展期自10月11日起至10月27日。

名家齊聚「2024祥龍獻瑞國際藝術聯展」

 中華文耀文教經貿交流協會理事長林士森指出,這次橫跨多個書協會的藝術家創作,不同媒材的表現手法與平面與立體作品的呈現,都樹立了藝術轉化構成的正面典範,作品產生人心向上的影響,讓更多的藝術創作者濳心鑽研,藝術成就逐日彰顯,也是這次主辦聯展的重要動力。協會成立於2002年,創會理事長呂玉環表示,今年以「祥龍獻瑞」為題,呼應中華文化特有的生肖屬性,參展作品質量皆是一時之選,本展為創作延伸文化價值,開啟更廣闊的視野。本次展出除了來自臺灣的呂玉環、林士森、連勝彥、詹阿水、李可梅、洪靈、劉邦漢、吳慧蓮、黃旭清、巫鳳珠、陳國強等藝術家參與,也邀請許多國際畫友聯袂參加,來自南韓2023年以水墨「海蝦圖」獲得「世界紀錄」揚名的崔昌源教授,以及來自湖北獲獎無數的藝術家李茂林,連續分別3屆次榮獲中國文化部頒發的國家文藝大獎“全國群星獎”金獎等,與來自廣西擅長墨竹的藝術家莫恂飛…等,在國際藝術創作上各顯風彩,帶給民眾一場豐富多元的視覺藝術饗宴。
名家齊聚「2024祥龍獻瑞國際藝術聯展」

 素有「樹木醫生」之名守護台灣木材的客籍藝術名家劉邦漢,以立體類作品『生生不息』參展,劉老師正如臺灣木材的守護神,致力於木藝文化的推廣,其作品汲取日月精華所孕育的結晶,以木片當顏料、用雕刀當畫筆,掌握木質色彩和線條的質感特性,讓木頭芳香的氣味與心靈交會,將看似平凡的小木塊融入巧思切、刻、鉋、鑿等造形技巧,憑藉豐富的想像力,從平面到立體的造型,透過巧思發揮智慧的創意,就像一位神奇魔法師般為每一塊木頭找到不同的價值,體驗生活樂趣的魅力。他屢獲國內外美術大獎肯定,並獲邀在總統府、美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澳洲等國際美術館展出和擔任國家工藝獎、藝術評審委員之殊榮,作品亦廣受美術館與私人收藏。天生我「材」必有用,他運用智慧與巧思化腐朽為神奇,從木材物性元素的探索到不同的技法和形式的創作,讓材料、技巧與作品產生對話,並且將東方的哲思和氣韻融入了環境的體裁,也藉此提昇了古老的木工手藝之可能性;劉老師為促進大眾對木材藝術技巧表現的認知與欣賞,不倦不悔地推動木工創作向藝術生活化與生活藝術化的多元方向發展。他的作品風貌是多元靈活的、是溫馨感人的、是具有包容性的與充滿幽默感的。早年成立啄木鳥木藝工作室,取名「啄木鳥」是一種特殊意義,堅持以一份執著的心來雕琢木藝的精神…。
名家齊聚「2024祥龍獻瑞國際藝術聯展」

 環球小金人®國際藝術嘉年華主席吳慧蓮(WCECA世界文創產學經貿協會理事長)長年在國際間積極弘揚中華文化與文化創新服務;她說:「藝術也要做環保,要愛護地球,守護地球」,持續性地支援及推動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足跡跨越歐亞美三大洲。本次受邀以漢字畫『愛的禮讚 天作之合』、『世界和平』作品參展,藉由妙趣的漢字,運用書藝的線條,結合抽象表現語彙,使用豐富的色彩、飽滿的色澤及色塊,以多元構圖和參差輪廓,並將浩瀚的心相世界轉化為生動活潑的圖像作品,希望帶來嶄新風貌。吳慧蓮老師共獲兩個國家頒發的「世界和平大使」殊榮,目前仍於玄奘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研究所進修,亦於全球三大洲多個國家策辦文化藝術活動,此經驗寬廣其藝術視野,並使她融合東西方的風格來進行創作,使其作品更為活潑妙趣。
名家齊聚「2024祥龍獻瑞國際藝術聯展」

 古人雲「仁者樂山、智著樂水。」對自然始終有一份憧憬的黃旭清(啟峰)理事長愛好書畫創作,自學請師臨摹碑帖古文從不間斷,積極參與海內外書畫展,作品多次獲獎。他更專精于古玩、古玉及賞石。本次參展作品『厚道』,畫如其人,人如其石;雅石稱為「天雕」,看起來要美、摸著觸覺細膩良好,能夠讓人心情愉悅,滿足人們內心精神層面的需求。我們除了尊重自然、珍惜自然,更要感恩自然,才不致辜負老天的造化多情。做畫玩賞雅石,又能樂於與人分享,人生何等快樂,那就至善至美了。黃旭清先生任新北市愛石協會第二、三屆理事長、中華書畫藝術學會副理事長、WCECA世界文創產學經貿協會顧問、中國美術恊會副秘書長、山癡畫會副會長、港澳臺美協副執行長…等職。
名家齊聚「2024祥龍獻瑞國際藝術聯展」

 攝影名家巫鳳珠參展作品『北疆巴音布魯克九曲十八彎』,她擅長利用獨具創造性的主題,敏銳的攝影視角,以及對於光線、前後景搭配、線條空間的思考與運用;當拍攝主題明確(作品的靈魂),畫面之美、有內涵,即「畫裡有話」通過美的景色來表達攝影師的思想、抒發情懷,從而「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她表示,攝影時必須培養發現美的能力,美的發現和感知靠眼力;美的提煉和蘊釀靠個人的美學修養;美的創造與加工靠個人創作技巧。攝影師必須練就一雙慧眼,才能對周遭的人、景、物有全新的觀察角度,也才能夠從別人忽略的地方捕捉到美。攝影是一門藝術,獨立思考很重要,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敏銳的觀察力可以幫助攝影師捕捉到獨特視角和細節,拍出有個人風格且優秀的作品。攝影的道路上,巫鳳珠不斷地學習,在2019年榮獲全國人像比賽銀牌,112年國際影藝聯盟FIAP博學會士,111年臺北攝影學會博學會士的榮銜。

 「中華文耀・甲辰之美・祥龍獻瑞國際藝術聯展」於10月28日撤展,今年向隅的民眾,未來更多展覽相關訊息,請見新北市藝文中心官方網站:http://www.artcenter.ntpc.gov.tw/或電洽(02)2253-4417。

Subscribe

spot_imgspot_img

Popular

More like this
Related

嘴硬前輩超愛實習生弟弟「心口不一」BoatOat傳神演技創2025年度最熱泰劇

【記者 Anasha 台北報導】  絕對是2025年泰劇播出總榜單上,播出時雙雙拿下流量與話題翹楚,由首次挑大樑的Boat (Boat Yongyut Termtuo)與Oat (Pasakorn Sanrattana)主演的「心口不一My Stubborn」,兩位男主角正式宣布11/9(日)PM2:00於「花漾展演空間HANASPACE-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17號10樓」舉辦「2025...

慈悲厚植社會善根 靈鷲山2基金會同獲全國宗教公益獎

【記者 吳慧蓮 屏東報導】  慈悲化行動,以愛安人心。由內政部與屏東縣政府共同舉辦的「114年宗教團體表揚大會」,8月22日在屏東藝術館盛大登場。靈鷲山佛教基金會及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深耕慈善、教育、文化、環保等公益領域,具體實踐宗教精神,共創和諧社會,雙雙獲得「宗教公益獎」肯定。  宗教團體表揚大會自民國65年起舉辦,今年邁入第49年,已成為全國宗教界年度盛事。內政部期盼藉由公開表揚,激勵更多宗教團體投入公益,讓台灣社會在多元信仰的支持下更加和諧。今年共有183個宗教團體獲獎,其中17個獲「宗教公益深耕獎」、166個獲「宗教公益獎」,展現宗教界在推動公益、關懷弱勢、維繫社會安定上的持續努力與無私奉獻。  典禮由連續9年獲得全國鄉土歌謠比賽特優的屏東縣青葉國小魯凱歌謠合唱團天籟美聲開場,展現南臺灣原住民族的特色,宗教團體代表也齊聚一堂。內政部長劉世芳、屏東縣長周春米上台致詞,感謝宗教團體長年對社會無怨無悔的付出。靈鷲山當家常存法師、擔任內政部宗教諮詢委員會委員的靈鷲山慈善基金會董事長性月法師、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聯袂出席表揚大會。  靈鷲山佛教基金會在開山住持心道法師理念的引領下,倡導「靈性生態」,期盼實踐「共生共榮」的願景。多年來積極推動植樹、放流、淨灘等守護環境行動,並藉由論壇與行腳活動,提升社會大眾的公民素養。同時持續推動「普仁獎」,鼓勵無數品德優良、逆境奮發的學子。  水陸法會期間舉辦「愛心贊普」與「愛心義剪」,將白米與民生物資捐贈弱勢家庭,並提供街友剪髮服務,讓善行走進社會每個角落,使宗教信仰成為溫暖人心的力量。  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則以文化為橋梁,落實「尊重、包容、博愛」的創館精神,推動跨宗教文化交流與生命教育。館內策劃多場特展,涵蓋自然生態、宗教藝術與文化議題,廣獲迴響。同時,透過兒童教育、樂齡課程與志工培訓,讓博物館成為跨世代的學習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第18場「回佛對談」以「生態永續到底有沒有解方?」為題,邀請國際學者與專家共同探討,從宗教倫理與靈性角度尋找答案,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展現宗教界在全球挑戰中積極發聲的角色。  靈鷲山佛教基金會與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雙雙獲獎,不僅是對多年努力的肯定,更彰顯宗教在教育、慈善與文化上的深遠力量。未來,兩個基金會將持續推廣「靈性生態」理念,期盼地球共好,生態永續。

靈鷲山無生道場、聖山寺齊獲2025新北績優宗教團體之光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信仰是守護社會的重要力量!新北市政府為感謝宗教團體的無私奉獻,8月14日在多功能集會堂舉行「2025新北市績優宗教團體表揚大會」。靈鷲山無生道場與聖山寺深耕社會關懷、推廣靈性生態、教育與公益行動等,展現現代宗教新價值與跨界行動力,雙雙榮獲殊榮。  凝聚力量,照亮希望。今年表揚大會以「樂善不倦」為主題,分為:公益慈善、社會教化、個人奉獻、老人共餐、世代志工、銀髮俱樂部六大類,由新北市長侯友宜一一頒獎,表揚257家、512個獎項,與會代表齊聚一堂,相互交流,現場氣氛熱絡,洋溢暖暖感恩氛圍。  靈鷲山以「慈悲與禪」立宗風,秉持開山住持心道法師長期推廣的「靈性生態」、「愛地球,愛和平」理念,普利一切有情,以禪修、淨灘等實際行動落實宗教團體的社會責任,用創新、多元且貼近人心的方式,發揮宗教的正面影響力,表揚大會由靈鷲山教育院院長顯月法師、聖山寺監院懇慧法師代表出席領獎,貢寮區長柯建輝全程陪同。  靈鷲山無生道場2024年辦理許多活動,接引無數民眾,包括:新春祈福走春安定人心;青年佛門探索營啟發年輕世代的善念;「全球心寧靜運動」讓海內外師生學習情緒管理與內在覺察;大悲閉關回向生態永續;靈性生態課程與導覽深化「萬物為本」的理念,各類平安禪活動,讓民眾透過禪修回歸內在平靜,擴散安定能量至社會每個角落。  聖山寺舉辦「臘八送暖呷平安」深入社區傳遞溫暖,新春期間的香禪、抄經、品茗體驗,讓大眾在香韻茶香中感受心靈寧靜;母親節與考季結合的「佛腳抱抱浴佛報恩」,讓信眾在儀式中表達感恩、祈求平安與智慧;「淨灘愛地球」活動撿拾近千公斤垃圾;兒童營與文化教育活動持續開展,在下一代心中散播生態保育與人文素養的種子。  顯月法師表示,慈悲的力量來自每一份善念,感恩廣大善信一路相伴。每個人都像一顆發光的珠子,大家串連成「珠玉之網」,彼此連結、相互輝映,傳遞光明與希望。

斷腳小黑熊的生命故事 宗博兒童館特展感動延長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兒童館,正展出關於「修補」與「共好」的生命教育特展「不只一百種:保種計畫 II──當小黑熊與不同的生命相遇」。由於迴響熱烈,館方宣布將原訂展期延長至今年底,讓更多家庭、學校與教育者有機會來一趟靈性與環境交織的旅程。 從標本凝視生命 森林中的心靈旅程  本次展覽由宗博兒童館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作,展場以真實標本搭配感官互動設計,構築一座寓教於感的森林世界。以一隻來自雪山、歷經截肢重生的小黑熊真實故事為起點,這場展覽帶觀眾走進森林,與標本對話,與動物交換視角,重新思索「我們與其他生命的關係」。  一位家長表示,「孩子主動問說,為什麼這些動物會受傷?我們可以幫什麼忙嗎?」展場中的鏡面反射,不只看到外貌,也提醒每個人都是這片森林的「牽涉者」,除了看展,更是一場感知的喚醒。 不只單向傳授 歡迎來做自然的學生  展覽背後的核心精神,來自靈鷲山開山住持、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倡導的「靈性生態」理念。他認為,人類與萬物之間是互濟共生的關係,要尊重物種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共同成就分享的世界。  宗博兒童館承襲這一理念策展,讓教育不再是單向傳授,而是彼此學習。在自然中成長的孩子,為小蛇立碑、為失足的熊默哀,用行動展現生命教育最深刻的樣貌。 現實的呼喚 從傷口出發的希望之路  特展第二區「與人類相遇」,設計互動區塊,包括:觀察動物標本、紀錄感受、討論生死觀,延伸自原住民德拉楠部落孩子的生活經驗。在部落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面對死亡不逃避、不害怕,以平靜和尊重看待一切生靈。這樣的態度,讓人反思:是否能像孩子一樣看見死亡裡的靈性?  在展覽最後區塊,觀眾將直視野生動物的真實處境,包括:路殺、棲地消失、獸鋏陷阱,這些殘酷是每日發生的生態哀歌。透過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野生動物救護紀錄影片,得以見證每一段從受傷到重返森林的歷程,看見保育人員的溫柔堅持與不言放棄,也看見:「保種」不是標本保存,而是人與自然重新建立關係的行動。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提問,是否曾凝視一隻標本,看牠斷裂的不只是肢體,而是人與自然的斷裂?又或是,看見重生的可能?她深切期盼,這次特展成為延續的生命教育行動,讓斷腳的小黑熊不再是悲劇,而是提醒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修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