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2025印度Bindaas百大卓越國際藝術家大展 邀請台灣藝術家 展現多元創作實力

Date:

【記者 李力安 印度報導】台灣傑出藝術家吳慧蓮、劉邦漢、張素蘭、廖建順博士、張嘉苓博士獲邀參加「印度賓達斯藝術集團」(Bindaas Artist Group, India)舉辦「2025百大卓越國際藝術家線上展 3.0」(The Eminent International Artists Online Exhibition 3.0),由拉克什·庫馬爾·喬杜里博士(Dr. Rakesh Kumar Chaudhary)創辦,2022年起舉辦全球藝術卓越慶典(A Global Celebration of Artistic Excellence),號召藝術團體、機構、畫廊及組織參與極具聲望的線上盛會,以表彰來自世界各地傑出藝術人才與其作品,截至目前已有數百位知名卓越國際藝術家參與,線上觀展者破萬人次,獲業界高度肯定。2025年作品涵蓋更多樣的創作風格、媒材和文化視角,全球共計100位國際知名藝術家受邀,BAG為參與者、收藏家和觀眾提供豐富多維的藝術空間,共同見證這場全球藝術創意的盛會。

2025印度Bindaas百大卓越國際藝術家大展 邀請台灣藝術家 展現多元創作實力

 來自台灣知名國際策展人藝術家吳慧蓮主席,現就讀於台灣玄奘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班,連續四年受邀擔任本展活動合辦人及由吳理事長領導的「世界文創產學經貿協會」(World Culture Exchange & Commerce Association, WCECA)與E郵報、國際聯合報社、八方新聞等媒體作為本展的合辦單位,積極推廣台灣藝術與文化領域,擴展全球網絡協作、品牌力量與資源共享,放大國際能見度,深化台印兩國合作交流與友誼。吳老師持續性地支持及推動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本屆參展作品為版畫(100×100公分)《守護地球•搶救瀕危動物》(Save the Earth–Save the Endangered Species!),以呼籲這些動物面臨棲息地破壞、非法狩獵、寵物貿易、污染、氣候變遷等威脅,例如台灣的石虎、黑熊、穿山甲,以及全球的亞洲象、馬來貘、無尾熊等,需要各級政府與民眾共同採取保育行動。她現任「世界和平大使」、「世界文創產學經貿協會」理事長、「環球小金人®」(Global Golden Statuette®)百大名家主席、e郵報(Ewnews)及國際聯合報社(IAP)等媒體社長,長期致力於推動全球文化交流、創意產業發展、科技教育與推動台灣影視產業。吳慧蓮(Anasha)舉辦活動跨足歐、亞、美三大洲。
2025印度Bindaas百大卓越國際藝術家大展 邀請台灣藝術家 展現多元創作實力

 張素蘭(Sukalpa),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創作碩士班,藝術之路始於嶺南畫派,師從洪瑞霞、歐豪年,師從蔡明讚學習書法。2016年起參加由劉國松、羅芳、李振明、程代勒、林章湖、李重重等老師主講的現代水墨班,被現代水墨多樣而豐富的表現形式所吸引。她表示藝術創作除了呈現現實美感經驗,同時也反映了創作者的心境意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然美無處不在,同時無時無刻豐富我們的生命。她的創作,常藉由文學、詩情、戲曲等傳統文化的滋養,加上生活的體驗和發想,藉物造境,借筆墨,抒心中之意。受邀參展為彩墨及複合媒材作品《一棵開花的樹》(A Blooming Tree)(105×90公分)。本作品創作靈感來自席慕蓉同名的詩。本詩意象以「一棵開花的樹」比喻少女,樹上每一朵花都是「前世的盼望」,顫抖的葉是「等待的熱情」,而零落的花瓣則是「我凋零的心」。張老師感悟到悲劇的作用是在喚起悲憫和畏懼之情,使情感可以加以抒發。悲劇往往是生活中最深刻的矛盾與衝突,所激起的包括痛苦與快感在內的複雜情緒,所觸及的往往是內心最深層的情感,但同時也是藝術創作情境蘊生的鋪陳。
2025印度Bindaas百大卓越國際藝術家大展 邀請台灣藝術家 展現多元創作實力

 劉邦漢(LIU PAN-HAN)理事長接觸木工極早,並藉此基礎成立「啄木鳥木藝工作室」。取名「啄木鳥」是一種特殊意義,以一份執著的心來雕琢木藝的精神。並以極細緻的手法,來呈現自己的作品,把木質材料的物性結合技巧的特性,做最完美的表達。這些巧藝兼備的成品令人賞心悅目,其背後辛勤的努力是啄木鳥的啄聲。作品以木頭表現為主,有平面與立體的方式呈現,凸顯反璞歸真,投向自然的懷抱,特別的是木片嵌合技術,或積木、或木箱、或花器等,其製作過程極為繁複,必須先勾勒出藍圖,四處蒐集各種材料,再以超乎常人的耐性,用刀、鋸、鉋、鑿、雕等手工具,極細心的雕琢木片,他默默耕耘、不斷創新的精神,使作品展現出特殊的魅力,在0與1之間堆疊的唯美,與童真的構思互補、物化的感動純美的潤飾。受邀參展木製作品為《綺》(50×50×58公分),取材跳躍的律動為題,看似華麗的褶紋為抽象的構圖寫真,注重肌理的光潤和誇張的質量感,羞澀帶怯的訴說著自然間依存張力,傳遞春天的氣息。
2025印度Bindaas百大卓越國際藝術家大展 邀請台灣藝術家 展現多元創作實力

 廖建順(Dr. Liao Chien-sun)博士,被譽為「中國藝術八大怪」(The Eight Eccentric Artists in Chinese Art)之一,首創奈米靈動油畫(Nano Dynamic Oil Paintings)創作,在美術教育領域貢獻卓越,致力於創新和突破。現任奈米靈動研究院院長,精通各類文創藝術。廖博士是台中市第一位榮獲美術資優特教之教師合格證書的教師;多次獲獎,包括1982年的全國優良經濟建設「金輪獎」、1983年的優良教育人員「輔導獎」、1989年的中華民國工藝教育學會「績優人員獎」、1994年的「優良工藝教育人員獎」以及2001年獲得「合格美術資優特教」教師證等,並曾受邀參加大陸及日本京都市立美術館文化藝術展。受邀參展為奈米、複合媒材及油畫作品《世界和平》(90×120公分),廖老師講述用明亮色彩來表達人們想要的生活理念與生命的可貴,反對戰爭,要和平共融之世界,愛護地球維護「世界和平」。
2025印度Bindaas百大卓越國際藝術家大展 邀請台灣藝術家 展現多元創作實力

 「2025百大卓越國際藝術家線上展 3.0」全程架設於Bindaas專屬線上虛擬平台並製作線上畫冊,允許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與者及觀眾無地域無時間阻隔,均可自由參與欣賞。2025年度線上展覽自元月一日起至年底,歡迎海內外民眾共襄盛舉。EMINENT ARTIST’S ART EXHIBITION 網站:https://www.bindaasart.com/copy-of-eminents-artists。
2025印度Bindaas百大卓越國際藝術家大展 邀請台灣藝術家 展現多元創作實力

Subscribe

spot_imgspot_img

Popular

More like this
Related

成為你自己的光 宗博館佛教文物特展開啟心靈覺醒之旅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紛擾時代中,心中的光從何而來?世界宗教博物館2025年度重點策展「文物開窗系列特展:成為你自己的光」,即日起至明年1月7日展出,以跨越時空的佛教智慧為主軸,透過珍稀文物、冥想體驗,結合藝術與哲思,引領觀眾展開一場從歷史走向內心的覺醒旅程。 穿越佛教千年藝術 開啟心靈啟迪之路 世界宗教博物館典藏研究組組長陳昱瑋說,「Appa dīpo bhava」出自佛陀入滅前的叮囑,意為「成為你自己的光」,強調修行者應自覺自依、內觀自心。展覽以「光」為核心隱喻,呈現佛教如何將智慧與慈悲化為引導生命的力量。 展覽自大勢至菩薩聖誕啟幕,以象徵智慧的光明帶領眾生離苦得樂,並於日光菩薩聖誕圓滿,回應療癒與慈悲的溫暖能量。從智慧到慈悲,展覽的起承轉合宛如一場心靈修行,帶領參觀者從理想啟發走向日常實踐,在光的流轉中體會佛法的覺悟精神。 光在萬物哲思美學 探索展覽理念緣起 策展團隊以「光在萬物」為核心,串連南傳、漢傳與藏傳三大佛教傳承的歷史、哲學與藝術語彙,蒐羅佛像、經典與法器,展現不同文化對「光」的詮釋,邀請觀眾在文物之間尋覓屬於自己的覺性之光。 三大展區由波羅王朝朝聖步道的「覺醒之路」開展,延伸至波羅王朝輪展櫃的「曼荼羅世界」,最後進入6樓的「成為你自己的光」,構築一幅從歷史走向自心的光明地圖。 走讀三大展區 尋訪自心光明地圖 踏上朝聖步道,觀眾彷彿走進一條覺醒之路,沿著佛教三乘的發展脈絡,透過釋迦牟尼苦行像與多幅歷史掛布,回望佛陀自覺自照的修行歷程,了解無常世間中,唯有自心才是最可靠的庇護,內在智慧能點亮方向。展品中,大勢至菩薩的智慧光、過去七佛圖軸的空性觀與大日如來的寂靜光明,共同訴說佛教超越語言的深邃哲理。 步入輪展櫃,曼荼羅世界以鮮明的宗教符號展現多元修行景觀。南傳佛教的貝葉經與僧缽象徵戒律與禪修;漢傳佛教的木魚與大磬代表音聲與慈悲;藏傳佛教的金剛杵與曼荼羅圖軸呈現密法與觀想。曼荼羅宛如一座通往心靈光明的宮殿,象徵秩序與和諧,也映照每個人內心的覺醒之路。 最具沉浸感的體驗是在「消失的密室」,以11世紀波羅王朝黑石大日如來為核心,空間靈感取自石窟閉關的寂靜氛圍,燈光與文字緩緩引導觀眾進入冥想,邀請每個人放下外界喧囂,回到自心深處。黑石材質寓意「明空不二」,象徵智慧光明與空性本一的真理,讓人在寧靜中觸及那道超越形相的清淨光。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表示,展覽集結館藏《金剛經》、《心經》、曼荼羅等珍貴文物,將古老佛法轉化為當代心靈旅程。從智慧啟發到慈悲療癒,讓展覽如同一盞燈,映照每個人的心靈深處。無論是藝術愛好者、宗教研究者,或渴望片刻寧靜的城市旅人,都能在此感受智慧與慈悲的光明力量,帶著這份覺察回到生活當下。

屏東縣日照運動會潮州高中登場 超過500位長輩齊聚展現活力

【記者 Anasha 屏東報導】第二屆屏東縣日照運動會於9月20日上午在國立潮州高中熱力登場,來自全縣41家日照中心組隊,計有580位日照長輩及家屬報名參賽,個個臉上洋溢笑容,現場氣氛歡樂,年紀最大93歲的阿公也參與這場運動盛事,縣長周春米表示,經由全縣日照運動賽事,讓在日照中心接受服務的長輩走出機構,落實「活躍樂齡、健康老化」的目標。  周春米縣長表示,屏東縣日照運動會的競賽項目包括射箭、飛鏢與舉重3項個人賽,及鉛球、足球2項團體賽,這5項比賽都是專業的治療師以「復能」目標設計,讓長者在安全中自我挑戰,享受運動的樂趣,獲得成就感外,還可以透過規律的練習,提升長輩肌力、專注力,延緩身體功能的退化,感謝日照中心的夥伴在第一線照顧屏東的長輩。  周縣長表示,縣府於8月全齡長照通識月、9月國際失智症月辦理多元的活動,9月25日還會帶隊北上參與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展現屏東在長期照護的成果。因應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3.0即將上路,雖然屏東縣政府財源大幅縮減,但「長照的經費、資源、服務都不會減少」,還會越來越好,持續重視長者的健康與快樂生活。  參與運動會的長者中,68歲游爺爺因腦中風影響而走路不穩,去年勇奪舉重冠軍,這份勝利榮譽感使得他今年「再比一次,再拚一場!」;90歲的王阿嬤為了飛鏢比賽取得佳績,要求家屬添購器材在家練習,家人們的心境也從一開始的擔心轉為全力支持;原本必須藉助四腳拐才能走動的87歲高阿公,為了參加鉛球比賽,配合日照的工作人員,在擬訂照顧計畫,有目的訓練下,7個月後步態逐漸穩健,現在已更換單手助行器行走。  長照處長陳桂敏表示,日照運動賽事不僅讓長輩生活重現努力目標,更是增強長輩與家人間更多生活的互動與情感連結,感謝所有幕後辛苦付出的日照工作人員與志工夥伴的協助,讓這場全縣賽事超越了成績與名次,一起創造屏東長輩生命的樂章。  縣府長照處表示,今年運動會除了賽事競技,也規劃丟沙包、打彈珠、吊酒瓶等多項懷舊遊戲,讓大家重溫兒時記憶,同時也邀請了8個社區擺設在地風味的餐點,並新增日照運動會影像紀錄大賽,被學生拍攝的長輩回饋「自己感覺是大明星」,年輕世代也因此更認識日照。長照處提醒,如家中有長照需求請撥打長照專線「1966」,由專人提供協助,讓社會資源可以輸送到每一個需要的家庭。

國際策展人吳慧蓮獲任印度 Bindaas Artist Group「國家代表暨品牌大使」深化台印文化交流

【記者 張和坤 印度報導】日前,來自台灣知名國際策展人藝術家吳慧蓮理事長,榮獲「印度賓達斯藝術集團」(Bindaas Artist Group, India)任命為「國家代表暨品牌大使」,象徵台印兩國在藝術與文化領域的深度合作邁入新里程碑。吳慧蓮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卓越的文化外交影響力,現任「世界和平大使」、「世界文創產學經貿協會」(World Culture Exchange &...

防檢署:冬候鳥過境 請養禽業者提高警覺嚴加防範禽流感

【記者 Anasha 台北報導】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簡稱防檢署)9月18日邀集台北市野鳥學會、東海大學、農業部獸醫研究所及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等團隊,召開114年第1次候鳥遷徙南遷預警會議,會議由生多所分享近期於全臺過境或高風險度冬候野鳥族群變化及分布情形,經討論後與會專家研判:由於韓國9月12日發生今年秋天首例禽場高病原性禽流感案例,候鳥為禽流感跨國境傳播之重要宿主,我國目前已進入冬候鳥過境期,多種鷸鴴類、高蹺鴴、黑腹燕鷗、部分鷺科等過境鳥種遷徙通過臺灣,沿海農田溼地多處出現過境候野鳥地區的養禽業者應立即加強禽場防鳥設施、做好門禁管制及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防範禽流感疫情發生及傳播。  防檢署表示,禽流感疫情主要透過候野鳥攜帶病原經遷徙造成跨境傳播,我國候鳥路徑上游國家韓國又爆發禽場高病原性禽流感案例,倘該病例是經由候野鳥傳播所致,按過去資料分析顯示,臺灣於2至4週後出現案例的風險增加,因此目前防疫重點在於候(野)鳥族群數量偵測與病原監測、化製異常監測,並增加禽場監測採樣量等,以充分發揮預警功能;同時針對禽流感熱區鄉(鎮、市、區)公共區域消毒、督導落實屠宰場場區、車輛清潔消毒措施,並執行禽場生物安全查核等,以阻斷病毒傳播鏈。  防檢署呼籲,候野鳥南遷過境或來臺度冬期間,我國面臨境外禽流感病毒入侵的風險高,且國內仍有零星禽場案例,請養禽業者應持續加強禽場防鳥設施、做好門禁管制及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並提高警覺,每日自主觀察,倘發現禽隻異常,應主動通報,以利防疫機關及時處置,降低疫情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