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肝小編
446 POSTS
Exclusive articles:
海巡之友總會送暖 胡惠森總會長慰勉南部海巡單位
【記者 吳汉汝 綜合報導】
為關懷基層海巡人員辛勞,中華民國海巡之友總會胡惠森總會長於今(13)日率海巡之友總會團隊至興達港海巡基地以及南部地區海巡單位實施慰勉,並頒發加菜金,以表達對第一線執勤人員的感謝與支持。
胡總會長自113年12月9日交接上任,此次由海巡署謝慶欽副署長陪同南下慰勉,與基層海巡人員親切互動,期望能為基層同仁帶來溫暖與鼓勵,並透過加菜金的發放,提升生活福利,讓大家在辛勤工作之餘,能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與肯定。
海巡署南部分署鳳運昇分署長感謝海巡之友總會自107年成立以來,始終與海巡同心協力,無論在犯罪預防、提升海巡形象、強化裝備能量,或關懷殉職、受傷的海巡人員,皆不遺餘力,並捐贈執勤裝備如遙控式動力救生圈、蒐證器材及各項生活設施,顯著強化海巡勤務能量,保障執勤安全及提升生活品質,讓海巡同仁能夠更安心地為我國海域的國安、治安及平安全力以赴。
池上鄉元宵擔飯藝陣踩街活動 12日熱鬧滾滾直至深夜
【記者 吳汉汝 台東報導】
台東縣池上鄉公所與玉清宮攜手舉辦的年度盛會——「114年度池上鄉元宵擔飯傳濃情踩街活動」,12日熱鬧登場。即便天候不佳、大雨滂沱,仍無法澆熄鄉親參與這場傳統慶典的熱情。
上午10時,廟宇陣頭與車輛繞境活動自玉清宮啟動,持續至晚間10時。鄉長林建宏燃放「起馬炮」,宣告活動正式開始,來自外鄉鎮的近30組繞境隊伍、車輛與陣頭依序出發。儘管巷弄狹窄、人潮洶湧,現場秩序井然,參與者齊聲高喊祈福口號,沿途歡聲雷動,鑼鼓喧天,洋溢著濃厚的年節氛圍。
今年的擔飯奉食活動於池上鄉大坡國小操場舉行,由大坡與慶豐兩村負責,村長率領村民總動員,家庭、社區及店家自發準備豐盛美食,熱情款待遊客與繞境民眾,場面溫馨感人。
活動現場貴賓雲集,包括議長吳秀華、縣議員黃治維、林參天、楊清順、農會總幹事游玉櫻等均親臨共襄盛舉。此外,客家電視節目《啊喔!最Kiang駐村小隊2》特地來池上取景拍攝,主持人洪都拉斯更親身體驗百年傳承的擔飯文化,熱情參與擔飯分享,將每份美食親手分送給來賓與繞境鄉親,為活動增添更多歡樂與感動。
晚間的「藝陣嘉年華」則是活動壓軸重頭戲,鄉長林建宏的好人緣吸引立法委員莊瑞雄、黃建賓、陳瑩等跨黨派重量級貴賓前來觀賞。現場除了池上各級宮廟的傳統文、武藝陣演出,還特別邀請「韻揚室內樂團——銅管五重奏」,帶來精湛音樂演出,為元宵夜增添藝術氣息。
此外,活動亦延續傳統,邀請宗教禮俗專家進行藝陣評比,持續推動池上藝陣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池上鄉長林建宏表示:「元宵擔飯傳濃情踩街活動不僅是地方文化盛事,更承載著傳承與創新的使命。對我們台東人而言,元宵過後才算真正過完年。」他感謝所有參與者的熱情投入,並期盼透過活動持續激發池上文化與藝陣的創新能量。
今年的池上元宵擔飯傳濃情踩街活動,再次展現池上鄉文化與藝術的深厚底蘊,也凝聚了地方民眾的熱情與團結。期待來年再度與大家相聚,共同感受池上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屏東文學館展出「文學異界:南方的奇幻國度」
【記者 吳致剛 屏東報導】
屏東文學館「文學異界:南方的奇幻國度」,以神話與民間傳說為核心,揭示民間奇幻的想像力,即2月13日起至7月20日邀請民眾一同探索屬於南國的神妖世界。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表示,從東方的盤古開天到西方的宙斯、阿波羅,神話自古以來便是文學想像的核心,甚至可說是文學史的起點。屏東地方文學中,信仰與傳說亦是不可或缺的養分——神話帶來信仰,妖怪激發想像,這些神妖故事如神來之筆,讓作品情節更加曲折且具地方特色。像是萬丹斷指媽祖、東港溫王爺、荷蘭八寶公主等皆成為描寫南方故事的主角,彰顯神話之力在文學中的無限可能性。
文化處指出,展覽所呈現的故事雖然隨口耳相傳而有所變異,但經過人們的反覆演繹,依然充滿魔力,啟發著無邊界的奇幻想像。而屏東文學館將其具象化,並透過展品、互動遊戲等方式呈現屏東特有的傳說故事樣貌。歡迎文學愛好者與對奇幻故事充滿興趣的民眾,親身感受這場文學與神話的視覺與心靈盛宴。
南投九族櫻花祭登場 許縣長盛讚「白色戀人」雪櫻
【記者 Anasha 南投報導】
南投九族文化村一年一度的櫻花祭隆重登場,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賞櫻。縣長許淑華親臨現場,盛讚園區內盛開的「白色戀人」——台灣雪櫻,並邀請全國民眾把握花期,前來南投共賞這場春日盛宴。
台灣雪櫻是一種罕見的重瓣八重櫻,花朵碩大、潔白如雪,因盛開於西洋情人節,被譽為「白色戀人」。此品種由農委會專家歷經多年培育,並已申請新品種專利,目前僅在九族文化村獨家種植,為台灣唯一能觀賞此櫻花的景點。
為迎接情人節,九族文化村攜手魚池鄉公所及日月潭茶文化推廣協會,於2月14日舉辦「白色戀人」櫻花茶會。活動於雪櫻林間舉行,提供來自魚池鄉的在地好茶,並設置25席精緻茶席,邀請民眾免費入席,在櫻花樹下品茗賞櫻。
此外,現場更安排日本傳統三味線演奏,搭配情人節主題音樂,讓參與者在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與心境上享受一場五感饗宴。
九族文化村黃瑞奇經理表示,九族櫻花祭已邁入第25屆,為台灣最早推動賞櫻文化的活動之一,不僅吸引大量遊客,更是全台規模最大的賞櫻盛事。
櫻花茶會則從最初的小型茶席發展成為重要活動,隨著台灣茶藝文化的興盛,成為九族櫻花祭的熱門亮點。黃經理特別邀請民眾於2月14日攜手摯愛,漫步於盛開的台灣雪櫻樹下,以櫻花與茶香共度浪漫佳節。
支持新導演 任達華談演戲初心與影壇傳承
【記者 吳慧蓮 台北報導】
演藝圈零負評,演出電影部部都是佳作,高質量的任達華,一直都是各大劇組公認的優質好演員,一部接著一部拍攝幾乎沒停過的他,日前百忙中接受LiTV越洋專訪,聊到演出電影「源生罪」、「潛行」與「斷網」等,面對各式劇本邀約,請教他接戲最大原因為何?任達華不加思索說:「支持新進導演!」,他表示拍戲很辛苦,做為一位資深演員,他除了一直嘗試不同角色挑戰外,面對大環境,他期待藉由自己棉薄之力,去支持新人勇於接受挑戰。任達華補充:「當然這些新導演不會一開始就十全十美,有的歷練不足,有的或許拍攝方式不夠大膽,有的可能還拍不出,劇本想傳達給觀眾的意念,訊息距離太遠了,但我覺得,這些都是很好的,有這樣的循環,新導演可以把好的留著,然後帶領監製、攝影等這個團隊,能團結用心拍出更好的作品,這才是『創作』中最重要的事。」
聊到角色,任達華演過不少警察,堪稱是「警察擔當」,例如「PTU」、「跟蹤」、「出埃及記」、「大事件」、「大追捕」、「迷城」、「怒火」、「殺破狼」、「追龍2:賊王」、「斷網」、「潛行」等都是飾演警察,聊到人民保母,算算演出超過十部以上都是飾演警察一角,私下任達華到底喜歡接演善良正直的好警察,還是骨子裡壞透頂的警察?他笑著說:「我喜歡演好的警察,也喜歡演不好的警察,但我更喜歡是演雙面的警察!」,比起其他職業,他覺得「警察」這個職業特別存在著人性,「因為警察一方面要面對良善的人,一方面又面對著不好(犯法)的人,其實內心掙扎是很大的,對我來說,每個警察都是嶄新的角色,透過劇組團隊幫助與合作,我演了很多我覺得很好的警察角色(意指演出了角色精髓)!」
而在電影「燈火闌珊」中,任達華則飾演超級好老公,還幫戲裡妻子張艾嘉染髮,現實生活中,任達華是演藝圈裡公認的超級好丈夫與模範好爸爸,聊到婚姻相處之道,他覺得夫妻間最重要是信任,情人節即將到來,可愛的他隨後說:「老婆說什麼話都是對的!要是意見不同,慢慢來…慢慢來…。」,言下之意就是當下不衝動,傾聽對方心思,以及,他平常就會放閃,給琦琦製造浪漫小驚喜,例如就曾為了她費心買了各種她最喜愛的泰迪熊,「對我來說,天天都是情人節!」。至於女兒晴佳,任達華也說跟女兒相處宛如朋友般無話不談。承襲父母,晴佳天生外型姣好、婷婷玉立,讓不少粉絲期待她也能進演藝圈發展,任達華說:「我採開放式,她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我就是全面支持!」,笑問他是不是女兒控,會擔心女兒這麼漂亮被追走嗎?「哈!晴佳很乖,她很喜歡讀書,目前倒是沒男友,但這方面,媽媽會給她意見。」
生日是3月19日,即將邁入70歲的任達華,正所謂「人生七十」才開始,任達華對自己有何期許,「我就是開開心心向前走,不管是17歲還是70歲,工作上,我的態度永遠都不變,就是全力以赴,努力做好職分,生活也是,我享受身邊所有的禮物,以及,我學會時時都抱持感謝!」。零負評大腕演員任達華,其電影作品集「源生罪」、「潛行」、「斷網」、「燈火闌珊」等,更多精彩作品,請上LiTV收看,電影線上看網址:https://lihi.cc/8wa6w,或更多詳情請上LiTV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iTVfans/查詢。
Breaking
靈鷲山無生道場、聖山寺齊獲2025新北績優宗教團體之光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信仰是守護社會的重要力量!新北市政府為感謝宗教團體的無私奉獻,8月14日在多功能集會堂舉行「2025新北市績優宗教團體表揚大會」。靈鷲山無生道場與聖山寺深耕社會關懷、推廣靈性生態、教育與公益行動等,展現現代宗教新價值與跨界行動力,雙雙榮獲殊榮。
凝聚力量,照亮希望。今年表揚大會以「樂善不倦」為主題,分為:公益慈善、社會教化、個人奉獻、老人共餐、世代志工、銀髮俱樂部六大類,由新北市長侯友宜一一頒獎,表揚257家、512個獎項,與會代表齊聚一堂,相互交流,現場氣氛熱絡,洋溢暖暖感恩氛圍。
靈鷲山以「慈悲與禪」立宗風,秉持開山住持心道法師長期推廣的「靈性生態」、「愛地球,愛和平」理念,普利一切有情,以禪修、淨灘等實際行動落實宗教團體的社會責任,用創新、多元且貼近人心的方式,發揮宗教的正面影響力,表揚大會由靈鷲山教育院院長顯月法師、聖山寺監院懇慧法師代表出席領獎,貢寮區長柯建輝全程陪同。
靈鷲山無生道場2024年辦理許多活動,接引無數民眾,包括:新春祈福走春安定人心;青年佛門探索營啟發年輕世代的善念;「全球心寧靜運動」讓海內外師生學習情緒管理與內在覺察;大悲閉關回向生態永續;靈性生態課程與導覽深化「萬物為本」的理念,各類平安禪活動,讓民眾透過禪修回歸內在平靜,擴散安定能量至社會每個角落。
聖山寺舉辦「臘八送暖呷平安」深入社區傳遞溫暖,新春期間的香禪、抄經、品茗體驗,讓大眾在香韻茶香中感受心靈寧靜;母親節與考季結合的「佛腳抱抱浴佛報恩」,讓信眾在儀式中表達感恩、祈求平安與智慧;「淨灘愛地球」活動撿拾近千公斤垃圾;兒童營與文化教育活動持續開展,在下一代心中散播生態保育與人文素養的種子。
顯月法師表示,慈悲的力量來自每一份善念,感恩廣大善信一路相伴。每個人都像一顆發光的珠子,大家串連成「珠玉之網」,彼此連結、相互輝映,傳遞光明與希望。
斷腳小黑熊的生命故事 宗博兒童館特展感動延長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兒童館,正展出關於「修補」與「共好」的生命教育特展「不只一百種:保種計畫 II──當小黑熊與不同的生命相遇」。由於迴響熱烈,館方宣布將原訂展期延長至今年底,讓更多家庭、學校與教育者有機會來一趟靈性與環境交織的旅程。
從標本凝視生命 森林中的心靈旅程
本次展覽由宗博兒童館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作,展場以真實標本搭配感官互動設計,構築一座寓教於感的森林世界。以一隻來自雪山、歷經截肢重生的小黑熊真實故事為起點,這場展覽帶觀眾走進森林,與標本對話,與動物交換視角,重新思索「我們與其他生命的關係」。
一位家長表示,「孩子主動問說,為什麼這些動物會受傷?我們可以幫什麼忙嗎?」展場中的鏡面反射,不只看到外貌,也提醒每個人都是這片森林的「牽涉者」,除了看展,更是一場感知的喚醒。
不只單向傳授 歡迎來做自然的學生
展覽背後的核心精神,來自靈鷲山開山住持、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倡導的「靈性生態」理念。他認為,人類與萬物之間是互濟共生的關係,要尊重物種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共同成就分享的世界。
宗博兒童館承襲這一理念策展,讓教育不再是單向傳授,而是彼此學習。在自然中成長的孩子,為小蛇立碑、為失足的熊默哀,用行動展現生命教育最深刻的樣貌。
現實的呼喚 從傷口出發的希望之路
特展第二區「與人類相遇」,設計互動區塊,包括:觀察動物標本、紀錄感受、討論生死觀,延伸自原住民德拉楠部落孩子的生活經驗。在部落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面對死亡不逃避、不害怕,以平靜和尊重看待一切生靈。這樣的態度,讓人反思:是否能像孩子一樣看見死亡裡的靈性?
在展覽最後區塊,觀眾將直視野生動物的真實處境,包括:路殺、棲地消失、獸鋏陷阱,這些殘酷是每日發生的生態哀歌。透過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野生動物救護紀錄影片,得以見證每一段從受傷到重返森林的歷程,看見保育人員的溫柔堅持與不言放棄,也看見:「保種」不是標本保存,而是人與自然重新建立關係的行動。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提問,是否曾凝視一隻標本,看牠斷裂的不只是肢體,而是人與自然的斷裂?又或是,看見重生的可能?她深切期盼,這次特展成為延續的生命教育行動,讓斷腳的小黑熊不再是悲劇,而是提醒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修補者。
「京城怪物」、「無法抗拒的他」還有「夫妻的世界」韓韶禧公開名場面點滴
【記者 Anasha 台北報導】
粉絲心心念念,韓流超絕美女神韓韶禧終於首次來台北舉辦「2025 HAN SO HEE 1ST FANMEETING WORLD...
孩子眼中的信仰森林 16位小小策展人宗博館綻放夏日光芒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今年暑假首度以「策展」為核心,舉辦為期4天的「2025山神獸策展營:來自森林的邀請」,邀請升小三至升小六的學童,踏上一場穿越動物、植物與信仰的探索旅程,並向親友導覽自己精心完成的展覽作品。這場充滿童趣與深意的營隊活動,成為宗博館暑期最具創意與教育意義的亮點。
原訂限額15位的營隊,因家長熱烈回響,共有16位學童參與。從7月23日至26日的4天中,整個博物館都是學習空間,小朋友徜徉朝聖步道、世界宗教展示大廳、生命之旅廳、宗博兒童館、特展展區、方寸之間等,不只是聆聽與觀察,更親自動手實作、布展、導覽,真實體驗一場「孩子為主角」的策展冒險。
動物、植物、世界觀 從玩樂中打開信仰的窗
「這是我為小黑熊做的家,裡面有浴缸、還有陽台。」站在最喜歡的作品旁,小小策展人侃侃而談。山神獸策展營藉由「動物躲貓貓」、「植物偵探」、「世界旅行家」三大主題設計,讓學童透過遊戲、解謎與團隊合作,進一步理解動物與植物在人類信仰中的角色,並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宗博館館藏與展品。
活動最後一天,宗博館舉行小小策展人導覽成果展,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化身「大樹奶奶」,到場為學童加油。16位學童身手持麥克風,有的驕傲、有的信心十足地向到場的家長介紹自己的作品與發想過程。「可以在瞭望塔上邊吃邊看風景。」「我做的是酷酷貓,大隻的是姊姊,小隻的是我,我像跟班躲在姐姐後面。」這些來自孩子心中的語言,彷彿讓整座博物館換了個眼光與呼吸節奏。
讓孩子看見世界 也讓世界看見孩子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員特別帶領學童製作3件作品,包括:瞭望塔、心中的風景、動物花窗,創作在宗博兒童館庇護所區展出至9月30日,讓這份創意與純真繼續綻放。另外提供世界宗教和諧卡、學習探索包與帆布袋等獎勵,延伸家庭參與的互動可能。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場讓信仰變得貼近,讓自己被世界傾聽的旅程,每位孩童都帶著一段嶄新記憶回家。
連續4天像森林巡邏員般默默觀察學童的館長馬幼娟表示,「孩子師法自然,我們則向孩子學習。」這次營隊不只是一次活動,更是對兒童生命教育與環境感知的一次實踐。孩子們在館內走訪、觀察細節、構思作品,再以各種天然複合媒材呈現想像中的世界,最終由他們親手布展、自己導覽、自己說故事。「自我成長」過程中,學會表達、思考與同理,也學會如何在多元信仰與自然共處的架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令人動容。
談論信仰與教育時,是否想過交給孩子來詮釋會是什麼模樣?多位家長對AI與科技主導的當前,宗博館選擇回到最純真的教育初心,用「策展」喚起孩子的內在靈性與創造力。紛紛讚賞這是與眾不同的營隊,更是一份給未來世代的信仰禮物。